正文 淺析美陸軍一體化作戰思想發展及演進過程(3 / 3)

與過去的“聯合協同”不同,《聯合作戰頂層概念:聯合部隊2020》和《聯合作戰介入概念》提出的“跨域協同”的主導思想是以“能力集中”取代“能力疊加”,其顯著特點是將“空間與賽博空間作戰與傳統陸、海、空戰場進行深度融合”,其層次和範圍遠遠超出了“空海一體戰”概念強調的海空聯合作戰的概念,這標誌著美軍聯合作戰理論的發展從“聯合作戰”的初級階段步入到“跨域協同”的高級階段。在這一概念的推動下,美國陸軍又在《2013年陸軍戰略規劃指南》中明確提出,未來陸軍作為戰略地麵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更加“靈活、機動、多能、高效”,同時保持一支“精幹隊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未來“2020陸軍”將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並強調陸軍將在未來遠征作戰、地麵聯合作戰、“空海一體戰”、特種作戰、非戰爭軍事行動等諸多領域發揮無可取代的核心和關鍵性作用。

“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升華

美軍參聯會發布的《聯合作戰頂層概念》和《聯合作戰介入概念》所提出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概念與 “空海一體戰”概念有明顯不一致的地方,對“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倡導者們形成了相當的壓力。麵對如此情況,2013年5月,美國防部“空海一體戰”辦公室正式發布了《“空海一體戰”:軍種協作應對“反進入/區域拒止”挑戰》的報告(即“空海一體戰”概念9.0版),全麵係統闡述了“空海一體戰”概念的理論發展和實施計劃,旨在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對全球公域所構成的挑戰,目標是發展網絡化、一體化部隊,並通過遂行全縱深攻擊行動,擾亂、摧毀和擊敗敵軍部隊。它要求在陸、海、空、天、賽博5個相互依存的作戰領域遂行“跨域行動”,促使美軍聯合部隊進行優勢整合,實現更大範圍的優勢互補,確保向作戰區域投送軍力,完成特定任務。

新版“空海一體戰”概念基本認同了《聯合作戰頂層概念》和《聯合作戰介入概念》提出的“跨域協同”思想(隻不過它表述為“跨域行動”),並且承認了未來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未來“空海一體戰”中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空海一體戰”的倡導者們認識到,要實施全領域的全維作戰,許多陸上作戰行動仍然離不開陸軍。美國陸軍不僅可以負責網絡空間戰、彈道導彈防禦作戰以及防空作戰等防禦性行動,還可以提供如敵後特種作戰等更靈活多樣的進攻作戰手段,陸軍的近距離打擊和特種支援與空軍、海軍的防區外攻擊相配合,將使對手更難於防禦。這使得該理論由原來的海-空聯合作戰理論,向著空軍、海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諸軍種通用的作戰理論方向前進了一大步。不過,由於近年來“空海一體戰”概念發展仍過於聚焦空、海軍的作用,片麵強調“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使得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作用不明顯,概念的牽引力還不夠強,在平衡度和聯合性上也有欠缺,加之在落實過程中未能有效促進美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的躍升,這導致國防部高層領導的不滿日益加深。2014年10月,主管采辦、技術與後勤的國防部副部長肯德爾上將就公開表示對該概念“失望”,並批評該概念沒能推動美軍邁向更高程度的聯合互操作性。

在一係列因素的推動下,美國國防部終於啟動了對“空海一體戰”概念修訂工作。2015年1月8日,國防部正式宣布將“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正式更名為“全球公域進入和聯合機動” 概念(JAM-GC),並宣布原直屬國防部的 “空海一體戰”辦公室撤銷,由美軍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組織並領導JAM-GC的製定和落實工作,由聯合參謀部主管聯合部隊發展的職能機構(J7理事會)負責監管和JAM-GC的製定。這標誌著美軍在原 “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基礎上,立足美軍整體發展要求進一步拓展了其內容和內涵,將地麵力量和兩棲力量與空、海軍一起納入聯合對抗“區域拒止”威脅的能力。“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的更名並不代表它的死亡和終結,而是恰恰是實現了原創概念的升華,這必將更有力地推動美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由“軍種聯合”向“跨域聯合”的躍升。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一體化”的概念在近幾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得到深化和演變,從最初尋求現役與後備部隊、軍隊與地方聯合為一體,到消除軍種間矛盾衝突、彌補軍種間縫隙的聯合作戰,再到係統集成、軍種能力融合的一體化聯合作戰雛形,最終實現以網絡為中心的跨國、跨軍種、跨領域的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其在信息技術運用、信息係統和武器裝備體係的建設領域所體現出的特點和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明顯呈現出漸進的過程和螺旋上升的特點。時至今日,一體化作戰思想和水平已經比30年前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仍沒達到我們期望的一體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