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美陸軍一體化作戰思想發展及演進過程(1 / 3)

淺析美陸軍一體化作戰思想發展及演進過程

戰略/概念

作者:宋新彬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軍不斷強化一體化作戰理論和裝備建設思想的探索實踐,並以其為指導加快調整軍隊建設的理念和思路。經過多年理論探索和戰爭實踐,美軍於21世紀初形成了較為係統的一體化作戰理論體係和作戰條令法規,為推動軍事改革轉型和裝備技術發展發揮了巨大的牽引作用。近年來,美軍又根據最新戰略安全形勢和環境,不斷推陳出新,相繼提出了“空海一體戰”、《聯合作戰頂層概念》、《聯合作戰介入概念》等最新聯合作戰概念,進一步推動了美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的躍升。

一體化概念的提出

“一體化”(Integration)的本意是指多個原來相互獨立的實體,通過某種方式逐步結合成為一個單一實體的過程。一體化概念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國家間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法律或是整個社會的融合,是一個互相之間全麵互動的過程。在軍事領域,一體化的概念起源於“一體化作戰思想”,最早提出這一思想的是美軍。美國國防部在1973年發布的《總體部隊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一體化作戰思想”,當時強調的是將現役部隊與預備役部隊、軍隊與地方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總體部隊”。實際上,從二戰結束後的20世紀50~70年代,一體化作戰行動已初見雛形。在朝鮮戰爭和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等多次局部戰爭中,都出現過陸上、海上和空中的空襲與反空襲、登陸與反登陸、空降與反空降等跨越多維空間的一體化作戰行動,但因為戰爭的目的和軍事技術水平的限製並沒有得到廣泛運用,以某一軍種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機械化合同作戰仍占主導地位。

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軍在作戰理論和實踐中進一步加深了對“一體化”概念的研究,在探索聯合作戰的一係列文件和出版物中不斷提出了“一體化戰場”、“一體化聯合部隊”、“一體化作戰”等新理念和新概念,著手探索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新理論,僅聯合出版物就幾十種,理論探索和作戰實踐非常活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陸軍聯合空軍提出的“空地一體戰”理論的探索與實踐。1982年,美陸軍在深刻總結越南戰爭經驗教訓和對新型作戰理論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在當年頒布的《作戰綱要》中正式推出了“空地一體戰”條令,這一新思想得到了空軍的全力支持與配合。根據“空地一體戰”理論,美國陸軍和空軍在防空反導、敵我識別、空中支援、電子戰、精確打擊、聯合壓製敵防空、空中聯絡和戰區空運等31個領域的武器裝備、協同關係、行動指揮機製等進行了聯合研究和探討,確定了相應武器裝備的一體化集成改造方案,同時進一步確定了未來所需的技術和裝備發展方向和計劃。根據與空軍商定的計劃,陸軍對以M1坦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等為代表的第3代火力平台、C3I係統和綜合保障係統實施了初步的一體化集成改造,以切實滿足 “空地一體戰”要求。

通過一體化集成改造,美國陸軍C3I係統的偵察監視能力、指揮控製能力、信息處理和共享能力,以及主戰武器裝備的火力打擊能力、防禦能力、反應速度和與空中火力的協同能力均得到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陸軍的體係作戰能力。這在1991爆發的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戰爭中,美陸軍和空軍以其強大的目標偵察和監視能力、信息傳輸和共享能力、指揮控製能力和陸、空聯合火力打擊能力,對伊拉克軍隊進行了精確有效的摧毀和癱瘓。這也使得在最後的地麵戰役中,美國陸軍能以有史以來最小的傷亡(100餘人)和最快的速度(4天)完成了對伊拉克約20個師的戰役合圍和殲滅,展示了其經過初步一體化集成建設後形成的強大作戰能力,並由此掀開了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序幕。

一體化作戰理論的形成

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群相繼取得突破,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新軍事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軍隊幾乎都走上了武器裝備信息化的發展道路。各種被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賦予了全新能力的新型武器裝備層出不窮,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美軍在前期理論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日益重視一體化聯合作戰。從作戰理論形成上,進行理論探索與總結的聯合出版物增加到100多種,頒布了一係列聯合作戰條例條令,建立健全了聯合作戰理論體係,規範了各軍兵種部隊的聯合作戰行動準則、原則和手段。在裝備建設上,也配套研製、升級改進和列裝了大批信息化、數字化戰術偵察、通信、指揮控製係統、主戰武器平台、精確製導彈藥等先進武器裝備。在作戰訓練上,通過日常頻繁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和多次大規模的戰爭實踐,最終在21世紀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理論體係。應當指出的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作為一場劃時代的戰爭,雖然它本身較完美地演繹了“空地一體戰”理論,但其本質仍是一場機械化條件下的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作戰,遠未達到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要求和水準,卻對一體化聯合作戰理論體係的最終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這一時期,美軍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均按照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原則和模式,多次對所發起的局部戰爭進行了主動設計和大規模實踐,強調通過構建一體化指揮控製平台和信息係統,實現陸、海、空三軍信息係統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和協調統一的聯合行動,充分發揮各種作戰力量、作戰要素在陸、海、空、天、電等多維戰場空間的優勢,從而牢牢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進程和最終結果,以微小的代價達成了作戰目標。特別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通過高效的C4ISR係統較好地將偵察情報、通信聯絡、指揮控製、火力打擊、綜合保障等各種作戰要素綜合集成為一體,陸軍作戰部隊在陸、海、空、天、電等全要素、立體化的支援和保障下,戰鬥力比海灣戰爭時期又有了成倍的提高。一線各級部隊和主戰平台也普遍配備了先進的戰術C3I係統,能與上級指揮中心、戰場保障分隊、後方保障基地實現實時聯通,提出情報偵察、火力打擊、空中支援和裝備技術保障需求,極大提高了部隊的態勢感知能力、持續進攻能力和自我防禦能力。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美軍大膽派出了第3機步師僅1個師約2萬人的兵力就直接攻入伊國土縱深,直取首都巴格達,並且一路所向披靡,不僅圓滿完成了攻取和占領巴格達的任務,而且自身傷亡很小,成為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