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在阿拉巴馬州特洛伊的工廠已經具備批量生產LRASM導彈所需要的條件。同時,LRASM也沒有削弱JASSM導彈彈體的隱身特性和生存能力,這兩種導彈有85%的組件可以通用。事實上,隻需對現有的生產線進行調整,增加或改裝必要的組件,便可加快生產速度。
LRASM與其JASSM係列導彈的差別在於集成了新增的傳感器和係統,從而能夠對海上的移動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該導彈配備了抗幹擾GPS接收機,並采用武器數據鏈,能夠在飛行中進行通信,還加裝了包括射頻傳感器(用於提供區域探測)和光電導引頭(用於在飛行末段實施目標識別和精確定位)在內的多模態傳感器組件。
BAE係統公司信息與電子係統集成部負責研發和生產LRASM導彈的多模傳感器係。這種傳感器組件的詳細信息從未公開過,但一般認為該組件由無源射頻器件和紅外成像導引頭組成。前者為關鍵的識別傳感器,設計用於對先進防空係統保護的敵軍艦群中的特定目標實施攻擊。這種傳感器使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可以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中探測目標,並為導彈控製單元計算出目標的準確位置。
2012年5月,LRASM多模傳感器組件開始進行攜載飛行試驗,載機為1架經過改裝的T-39商務機。DARPA稱,這一係列試驗成功演示了一體化傳感器組件的所有要素,為接下來在更為複雜的模擬場景中進行攜載飛行試驗奠定了基礎。洛·馬公司稱,試驗在各種飛行速度和高度下機型,導引頭對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和識別,在各個方麵表現均超出了預期目標。從2012年12月至2013年上半年,攜載飛行試驗在加利福尼亞海岸繼續進行,這些試驗的複雜程度逐漸增加,LRASM導引頭係統在不同場景下攻擊不同目標的性能也不斷成熟,也為該彈的首次飛行試驗奠定了基礎。2013年6月17日,在德克薩斯州戴耶斯空軍基地,第337試驗評估中隊的B-1B轟炸機載著LRASM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
飛行試驗
最初的LRASM導彈原型設計計劃的目標就是高真實度的全程飛行試驗,以驗證其具備足夠的技術成熟度,保證該彈可以迅速轉入作戰部署。
LRASM的第1次飛行試驗於2013年8月27日在加利福尼亞海岸穆古角進行。DARPA稱,這是一次自由飛行過渡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導彈的飛行特性,評估子係統和傳感器的性能。
在這次試驗中,使用惰性戰鬥部的LRASM導彈從第337試驗評估中隊的B-1B轟炸機上發射,在按照預先規劃的航標點飛行了大約一半航程之後轉入自主製導飛行。導彈使用自身的多模傳感器獲取製導數據,此次試驗沒有接收外部數據。導彈在逼近目標區域前降低飛行高度,成功探測到長約80米的艦船機動靶標,並最終擊中目標。美國海軍第31航空試驗評估中隊(駐加州中國湖)的1架F/A-18戰鬥機全程跟隨樣彈飛行。有關人士表示,導彈已經實現了與B-1B轟炸機的整合,此次試驗達到了全部試驗目標。
第2次飛行試驗於2013年11月12日完成,同樣是在穆古角地區進行。此次飛行試驗再次實現了第一次試驗的所有目的,並首次達到了4個新目標。
水麵發射
DARPA在進行空射LRASM項目的同時,還在國防部長辦公室的支持下,於2012年初發起一項LRASM改裝計劃,旨在研發能夠由水麵艦艇垂直發射的型號。這項動議是在國防部決定取消B型LRASM項目後提出的,共計劃進行2次水麵發射試驗,使之經完善後適用於“進攻性反艦作戰武器項目增量2”。
事實上,作為第1階段風險降低舉措,洛·馬公司導彈與火控部已經進行了艦射初步設計。由於資源受限,後續工作被推遲。然而,就在B型LRASM項目被取消之後,國防部長辦公室為LRASM增加了6400萬美元的投資,以恢複水麵發射項目的研發和演示工作。與此同時,洛·馬公司已投入3000萬美元的資金,以降低水麵發射項目的風險,加快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具體措施為基於空射型,但對LRASM彈尾結構進行延長,以安裝垂直發射係統單元,並配置Mk-114導彈助推器。
2012年10月,洛·馬公司開始投資研發與Mk-41垂直發射係統兼容的LRASM。該項目的首要問題是要證明這種武器能夠成功地脫離垂直發射係統單元,即首先保證LRASM彈體能夠裝入垂直發射係統單元,其次保證其發射時能夠無損地推開發射裝置頂蓋,因為如果傳感器或者導彈塗層在發射時被破壞,導彈的性能就會打折扣。2013年2月,洛·馬自己出資進行了試驗,證明彈頭錐體在發射時能夠成功推開頂蓋。
2013年9月,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成功進行了LRASM助推器飛行試驗。據介紹,Mk-114導彈助推器技術非常成熟,風險很低。這種助推器最初是為垂直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係統研發,其效能已經在Mk-41垂直發射係統的使用中完全得到了驗證。助推器上配置了自動駕駛儀,能夠使導彈飛離水麵艦艇。
洛·馬公司還致力於解決與艦載武器控製係統以及Mk-41垂直發射係統的整合問題。在這方麵,導彈與火控部使用現役“戰術戰斧”武器控製係統驗證了規劃中的基於LRASM的進攻性反艦武器項目的相關性能。驗證結果表明,LRASM隻需進行軟件調整,便可實現與Mk-41‘基線-7’垂直發射係統平台的整合,從而完成作戰任務計劃,並將該計劃通過係統傳輸到武器,且貫穿武器的發射過程。2013年3月,洛·馬公司獲得了544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在2014財年期間在懷特沙漠導彈靶場進行2項垂直發射改裝試驗,以驗證導彈安全從發射單元內起飛,以及從助推段過渡到巡航階段的性能。
從2014年1月起,洛·馬公司一直在準備於當年8月和10月進行水麵發射演示。但到了2014年8月,洛·馬表示由於靶場的使用和協調都需要一定的伸縮性,且公司決定調整飛行試驗的目的、增加新的性能,因此將水麵發射飛行試驗改在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年中進行。洛·馬公司還完成了自主投資的可行性研究,檢驗如何將LRASM封裝後用於潛艇發射。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裏繼續進行這些研究和試驗,迎接即將到來的“進攻性反艦作戰武器項目增量2”的競爭。
加快采辦
2013年12月,DARPA通知洛·馬公司,準備授予該公司1份專有合同,在未來24個月裏進行後續研發工作,繼續推動LRASM子係統和係統設計的技術完善。與此同時,其他潛在的供應商也有機會為備選方案提供數據。其中,在2014年2月5日特別通知截止日期前,康森博格集團和雷聲集團分別提供了白皮書和過去的性能數據。前者提供了有關聯合攻擊導彈的數據,而雷聲則提供了用於“戰斧Block IV”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的“進攻性反艦作戰武器項目”改進路線圖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