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3 / 3)

四、完善我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的建議

雖然中英兩國的國情差異較大,但英國一些先進的搜救誌願者管理經驗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通過分析和對比,結合我國國情,對完善我國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的管理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第一,促進立法,加強組織管理。各級海上搜救中心、救助機構應共同努力,持續推動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建設方麵的立法工作。有條件的省、市或地區可先期推動地方性立法,明確誌願者職責,保護誌願者的權利,規範誌願者管理,為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製度保障。同時,由於海上搜救誌願者的特殊性,建議成立專門的中國海上搜救誌願者協會,統一組織和指導全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的管理工作,理順誌願者管理關係,製定統一搜救誌願者管理標準,提高誌願者管理成效。

第二,完善誌願者工作程序和標準。從英國的經驗來看,科學的方法、人性化的管理是保證誌願者組織有效運行的基礎。應製定全國性的誌願者工作程序和服務標準,至少涵蓋誌願者的權責、服務標準、日常管理、培訓發展、使用管理、溝通協作、矛盾調解等方麵。在遵循統一的標準前提下,各地區可因地製宜地細化製定適合當地情況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指南。

第三,建立科學的誌願者培訓體係。從英國的誌願者管理經驗來看,其誌願者90%來自非專業背景,科學有效的培訓計劃是保證誌願者適任的關鍵環節。我國誌願者組織應高度重視誌願者培訓工作,全麵、科學分析海上搜救活動的實際需要,充分評估海上搜救誌願服務參與者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遵循最實用、最高效、易操作的原則,科學設計誌願者培訓項目,並明確考核要求和標準。加大誌願者培訓方麵的投入,配備必要的培訓設施設備,建立專門的誌願者綜合培訓機構,或與相關培訓機構合作,建立集中培訓、屬地強化、實踐提升相結合的培訓體係。

第四,建立和完善保障和救濟製度。充分的保障和救濟是誌願者參與誌願服務活動的最基本需求,在海上搜救活動風險較高、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係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完善的保障和救濟製度尤其重要。搜救誌願者組織應充分發揮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體係的作用,結合現有的海上搜救獎勵、見義勇為管理等相關管理機製,努力推動適用海上搜救活動的商業化保險途徑,推進建立社會保障、公共保障、組織保障和個人保障“四位一體”的保障和救濟體係,以解除誌願者的後顧之憂。

第五,經費保障和設施配備。海上搜救服務涉及設備裝備的購置和維護,以及人員培訓、日常運行等費用,尤其是救助設備的購置和維護費用巨大。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先期可通過爭取國家和地方搜救專項資金,以及紅十字會資金支持,發動社會捐贈,開展部分有償服務,或有限的經營活動來籌措。隨著社會意識的提高和社會捐贈的增加,可逐漸減少對政府資金的依賴,並最終實現獨立運轉。救助設施的配備應遵循首先保障個人裝備、逐步購置救生裝備,到全麵配備的發展途徑。組織規模的發展、設備的配備都應依“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原則,切忌盲目擴充,避免因經費來源不穩定的情況導致服務難以為繼的情況。

第六,重視和強化宣傳工作。搜救組織應高度重視宣傳的作用,加大搜救誌願活動的宣傳力度,創新手段和方式,充分發揮網絡、報紙、雜誌、廣播的媒體作用,組織和參與各種公眾和社會活動,應用“明星效應”的影響,加強誌願者與社會公眾的互動,鼓勵社會公眾體驗活動,構建立體宣傳網絡,營造誌願者無處不在、隨時備援的氛圍,以傳播誌願者價值、激發公共危機意識、提升服務形象,促進海上搜救誌願服務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凱然.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建設[J].中國海事, 2010(8).

[2] 徐雯梅.我國海上搜救的現狀及建議[J]. 水運管理, 2009(8).

[3] 英國政府應急管理體製及其啟示[J].軍事經濟研究, 2006(10).

[4] RNLI. Operational Volunteers at lifeboat stations.

[5] RNLI. Code of conduct for operational volunt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