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蝸牛巴菲特的中年幻滅
情感
作者:陸荃
情感蝸牛,外表駑鈍內心卑怯
沃倫·巴菲特是天生的生意人,生於美國中西部富裕家庭,6歲開始在鄰裏賣可樂;9歲在高爾夫球場兜售二手球;11歲課餘去父親辦公室和大人們“聊”股市;高中時,他的“事業”包括兜售珍稀郵票、租賃彈子機等,年收入比學校老師還高。然而,這個極富商業頭腦的少年,卻生就一張娃娃臉,且體質羸弱。他自信練達的外表下,隱藏著情感上的卑怯,尤其羞於交往同齡女孩。巴菲特與父親關係良好,而母親脾氣陰晴不定,經常因為一點小錯將孩子們罵得體無完膚。生長在母權的陰影下,巴菲特好似一隻情感蝸牛,外表駑鈍,內心卑怯。
蘇絲是巴菲特的大學同學,她美麗活潑受歡迎,也深得巴菲特的愛慕。雖然巴菲特自知機會不大,也知道蘇絲有個非常要好的男友約翰,但他還是積極結交她的家人,常陪她的父母去看球賽或參加其他活動。
有一年聖誕節,巴菲特受邀去蘇絲家晚餐。飯後,他拿出剛學會的烏克麗麗琴,連彈帶鬧地成功娛樂了眾人,隻可惜蘇絲匆匆聽完一曲,就趕著出門與約翰約會。
然而那晚,蘇絲和約翰又因小事爭吵,不歡而散。蘇絲回到家,發現巴菲特依然在很愉快地和她家人同樂,絲毫沒有因她的匆匆告別而動氣,不禁深受感動,“以前我以為你不過是個紈絝子弟,其實你誠懇善良、勤奮能幹,完全沒有富家子的奢華傲慢,我很欣賞你,不過遺憾,我對你沒有跟約翰的那種感覺。”
巴菲特回答說:“親愛的蘇絲,請聽我解釋另一不同觀點,也許你跟約翰一開始比較有感覺,但你倆交往多久了?兩年?三年?結果總是吵吵合合,可見比較有感覺並不那麼重要。就像有些公司起頭轟轟烈烈,但不能持久,而有些公司最初差強人意,卻細水長流慢慢茁壯,就像我們之間。這不是我信口胡說,這裏麵有個非常科學的理論,根據研究……”不管什麼事,巴菲特都喜歡拿商業理論來長篇分析,蘇絲總是笑著抱怨一聲。可是,今天她突然看見他厚重鏡片下那懇切渴望的眼神,感受到他吊兒郎當外表下隱含的孤寂深情。蘇絲意外地感到內心柔情激蕩。
半年後,巴菲特向蘇絲求婚,盡管她對巴菲特的感情還是不同於對約翰的那種熱情,但她最終接受了他的求婚。
無法割舍,糾結痛苦的一段婚姻
婚後生活還算愉快,巴菲特是個定時上下班的中規中矩先生,生活上卻完全自我中心,他隻做自己喜愛之事:投資賺錢與橋牌。他不吃蔬菜,不運動,不分擔任何家事。
蘇絲常常晚飯後闖進書房,坐在巴菲特腿上撒嬌。雖然他親熱地吻她叫“寶貝”,但她可以看得出,他那茫然的雙眼後充斥著一腦子的財經數據。如果她不起身,他決不會主動開口,但她知道他多想回到讀至一半的財經報告。
過了二十年,巴菲特漸漸嶄露頭角,從一個中西部的富有投資者,晉升為全國知名要人。新聞媒體美名他為遠離華爾街的財經先知,紐約、華盛頓的名流政要開始矚目結交他。
上世紀70年代初,巴菲特因為投資,結識了報業名人凱薩琳·葛蘭姆,並很快從她報社的投資者變身為親信財經顧問,而凱薩琳則帶領他周遊她熟悉主宰的上流社會。報紙三天兩頭刊載兩人形影不離的照片,緋聞開始流傳。
與此同時,蘇絲這邊也有了狀況。婚後最初的十幾年,蘇絲常伴隨巴菲特參加社交活動,她生性外向活潑,什麼場合都如魚得水。但她真正的興趣在藝術,前衛自由的文藝人士才是她氣味相投的友伴。孩子長大離家後,蘇絲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圈,不再伴隨巴菲特,她投身慈善文藝活動,資助潦倒的文藝人士,並嚐試在餐廳登台演唱。在當地,熱情慷慨的蘇絲是大家擁戴依賴的“主母”,在親友圈素有“個人紅十字會”美名。然而,蘇絲其實並不快樂。當了巴菲特二十多年的妻子、母親兼管家後,齧咬她心底多年的不足,已擴張為全麵的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