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清代繪畫(1 / 1)

中國清代繪畫

視覺

中國清代繪畫,在當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麵的影響下,呈現出特定的時代風貌。

卷軸畫延續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畫風靡,山水畫勃興,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文人畫呈現出崇古和創新兩種趨向。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麵各有不同的追求,並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宮廷繪畫在康熙、乾隆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並呈現出迥異前代院體的新風貌。

歲朝清供圖

清,吳昌碩作,紙本,設色,縱151.6cm,橫80.7cm。

此圖以瓶梅、水仙、蒲草、秀石諸品組合而成,並置於瓶盆等器物中,以示為案頭清供之物。物品高下低昂、錯落有致地安排於畫麵,並以右高左低的對角形式排列,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別配以題識和印章,這是吳昌碩花卉畫中常用的構圖形式。畫麵左上角自題:“歲朝清供。歲朝寫案頭花,象古人所作歲時物之遷流也,茲擬其意。乙卯歲寒吳昌碩。”

蘇武牧羊圖

清,任頤作,紙本,設色,縱149.5cm,橫81cm。

畫中人物造型比例準確,除保持了陳洪綬人物奇古偉岸的特征之外,還融彙了西洋畫速寫、素描的技法,線條凝練概括,具有力度,與主題相統一。尤其是羊群運用寫意的手法,在黑、白、灰的墨色變化中準確地描繪出羊群的造型,同時也描繪出群羊因寒冷而擠作一團的情景,以此襯托出環境的惡劣,從而突出了人物不畏艱難險阻的剛毅氣節。

仕女簪花圖

清,金廷標繪,絹本,設色,縱223cm,橫130.5cm。署款:“臣金廷標恭畫。”鈐印一方,模糊不辨。

圖中精致的家具、富麗的陳設所構築出的典雅高貴的環境,表明此圖表現的是宮廷女子日常生活的景象。圖中女子杏臉桃腮,皓齒朱唇,身段婀娜多姿,富於曲線變化,體虛力弱中顯現出嬌柔典雅的娟秀氣,體現出清代仕女畫清新俊秀的時代特征。

避暑山莊圖

清,冷枚作,絹本,設色,縱254.8cm,橫172.5cm。

本幅款署:“小臣冷枚恭畫。”鈐“臣冷枚”“夙夜匪懈”二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避暑山莊後苑部分及其四周的崇山峻嶺。構圖為鳥瞰式,自景區上方向下縱向取景,景致具體而微。設色以青綠著色和淺絳渲染相結合,冷暖色調和諧呼應,成功地營造出山莊靜寂清幽的氛圍。筆法靈活多變,山石樹木或以幹筆皴擦,或青綠烘染。建築物的描繪,作者在傳統的工筆界畫基礎上,又巧妙地吸收了歐洲的透視法,並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從而更科學、客觀地表現出建築物的物理結構,同時也加強了畫麵的縱深感。

嵩獻英芝圖

清,郎世寧作,絹本,設色,縱242.3cm,橫157.1cm。

畫麵正中是一隻兀立於石上的白鷹,鷹首轉向畫的右側,鷹目炯炯,利喙彎曲,鷹爪緊緊抓住石頭。畫麵的右邊是一棵彎曲盤繞的老鬆,蒼老斑駁的樹幹和前後掩映的鬆枝仿佛可攀可撫,一棵藤蘿攀繞著鬆樹枝幹,凹凸玲瓏有致,鬆樹的根部和石頭的縫隙之間有靈芝數株,其邊沿卷起,表現出了靈芝的厚度。畫幅左邊為坡石,一條急湍的溪流順勢而下,在山石隙穀中曲折繞行,激起無數的水花。在這件作品中,郎世寧運用了歐洲的明暗畫法,光線從畫麵左側上方照射,故而樹石的右半邊均處於暗部,樹幹上還留下了陰影,白鷹則剛好位於最顯眼的中央,明暗交織,立體感極強,似呼之欲出。

海棠禽兔圖

清,華嵒作,紙本,設色,縱135.2cm,橫52.8cm。

圖右自題:“丙子春正月新羅山人嗬凍寫。時年七十有五。”

鈐二印:“華喦”“秋嶽”。鑒藏印有“心遠居士”“心遠草堂”“徐邦達珍賞印”等共6方。

“丙子”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華嵒的花鳥畫豐富了傳統的“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審美情趣,寓真情實感於創作,使作品具有豐富的感情和個性,具有雅俗共賞的特征。

此圖是他晚年的代表作,畫家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鸚鵡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黑兔膽小好奇的神態表現得生動傳神。

在畫法上,華嵒從惲壽平淡雅清麗的沒骨花卉入手,涉獵諸家,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此圖結構準確新奇,筆法將宋人工筆花鳥之細膩工致與寫意花鳥之秀逸洗練相結合,敷色活潑。海棠以胭脂及白粉點染,樹葉顏色用石青、石綠,其間又有微帶白黃色的大葉,顏色濃麗濕潤,黑兔的墨色變化更為微妙豐富,濃淡之間表現出柔軟疏鬆的質感,並與樹木花卉的暖色調和諧統一,使整幅畫麵洋溢著花香鳥語的初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