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婚要以愛情為基礎
古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對於失偶的老年人來講,再婚的確是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老年人再婚可以解脫孤獨,清除生活上的壓力,處理得好可以互相照料歡度晚年。處理不好則會給晚年生活帶來不幸。
1.有些老年人在擇偶時既考慮愛情因素,又考慮物質基礎和其它條件,諸如經濟收入、存款、有無房子、子女多不多等。事先考慮這些問題是無可非議的,但要適可而止。
2.有些男性老年人在擇偶方麵,因自己不善於或者不太會做家務事,失偶後生活自理能力差,他們很需要和希望找一個老伴來照顧自己,他們找老伴的目的是看女方是否身體健康,會否做家務,是否體貼照顧人等,而對愛情這方麵的主要因素都忽視了。
3.有些女性老人在擇偶方麵,是想通過再婚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地位和居住環境,特別是在城市經濟收入少,生活條件差的人,總想找個經濟寬裕,生活條件比自己好的老頭來扶助自己,晚年能過好日子。而往往把愛情放在次要地位。由於雙方擇偶的動機不同,婚後無共同語言和生活、思想基礎,結果往往不理想。
婚姻是愛情的結合,沒有愛情的婚姻,最後得到的隻能是痛苦。社會上發生的因為沒有愛情而破裂的婚姻舉不勝舉。愛是人的本性,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的婚姻也應以愛情為基礎。
處理好新組合家庭的經濟問題
家庭生活是離不開錢的。有些家庭的矛盾,往往是從錢上引起來的。一個老年人再婚的家庭,處理好錢財問題,對這個新組合的家庭的鞏固發展,尤為重要。有些再婚家庭的不和,以致最終走向破裂,往往是因為不能正確處理經濟問題引起的。
老年人再婚家庭的經濟來源,一是夫妻雙方的退休金,二是子女的贍養費。前者是主要的,來源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雙方都有退休金,數目基本相等;二是雙方都有退休金,但有多有少,差距大;三是一方有退休金,一方什麼也沒有,靠對方生活。
那麼,如何處理好新組合家庭的經濟問題呢?
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既是夫妻,收入當然歸共同所有,不應分彼此。不論雙方收入多少,也不管一方是否有收入,所有的錢都應當視為夫婦雙方共有的財富,雙方有平等的支配權,不應分什麼你的、我的,或者你用多了,我用少了。凡是能夠正確處理好新組合家庭的經濟問題的,沒有不和睦的,夫妻感情必然日益深厚。反之,如果各有一本賬,久而久之,必將導致同床異夢,那麼家庭關係就不會和睦,輕則非爭即吵,重則分道揚鑣。
重視新建家庭關係的磨合
一對新婚夫婦——不論是年輕新婚,還是老年再婚,婚後都有一個家庭關係的“磨合”期。有人把這個磨合期稱為婚後“危險期”。據說在這個磨合期中,離婚率比較高。所以,應予高度重視。
在這方麵,老年再婚後的磨合難度要比年輕人大些。因老年再婚前各自有幾十年的婚姻史,各有各的生活模式,要使家庭和睦,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老年人再婚,要特別重視家庭關係的磨合、調適,使之盡快地和諧運轉。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麵進行磨合呢?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男女雙方應平等相待,遇事應民主協商,切不可主觀武斷,家務事應合理分擔。特別是男同誌,不可有大男子主義思想,不能以“找你就是為了侍候我”的觀點對待新老伴。這樣的磨合,縫隙隻會越來越大,以致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其次,在生活習慣上,雙方應注意相互適應,既要尊重對方,又要不固執己見,要設法包容對方的缺點,彌補對方的不足。例如在飲食上,苦辣酸甜,各有所好。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怎麼辦?如果各按各人的習慣辦,兩個人吃飯就要做兩樣,很麻煩。積極的辦法是,慢慢地鍛煉什麼都吃。再如看電視,有的喜歡京劇,有的喜歡越劇,還有的喜歡相聲。就一台電視,怎麼辦?這就要互相適應,喜歡京劇的慢慢也喜歡越劇;喜歡越劇的慢慢也喜歡京劇,雙方都接受了對方的愛好,就使雙方的感情發展了一步。
再次,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感情,允許對方有自己的秘密,允許對方對已故老伴的懷念。對對方過去的婚姻史——不論是喪偶的還是離異的,如果對方不願講的,則不要一味追問;願講的,你就耐心聽著,不要妄加評論。離異者,由於子女的關係,同對方有時難免要有點來往,隻要不是越軌行動,就不要去幹涉,更不可疑神疑鬼,自尋煩惱。如果對方對已故老伴,或忌日引起懷念,或生活中睹物傷情,不應認為是“不忘舊情”,對自己感情不專一。夫妻幾十年,有時引起懷念,是人之常情,恰恰說明他(她)是重感情的人。你應當從各個方麵給予更多的撫慰,幫助他(她)從傷感中掙脫出來,這將會進一步增進雙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