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過後,魯思霞也慢慢從剛回雷江的感傷中走了出來。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恢複雷江書院,開辦雷江新式教育上。
做為鬼子的大隊部,雷江書院被鬼子也糟蹋的不成樣子。古色古香、輕盈剔透的磚木結構徽式民居,被鬼子用鋼筋混凝土改造成堅實森嚴的堡壘。魯思霞用他那雙經曆過戰火洗禮的軍人眼睛觀察,整個書院,到處是瞭望口和射擊孔,明暗火力搭配,上下射角交叉,沒有火力死角,看來是經過精心設計。由此可以看出,雷江的重要性在日寇心目中非同一般。
不僅如此,魯思霞還在雷江書院發現了大量隱秘的地下室,這些地下室出入口隱秘,與上層建築有暗道相通。進入地下室,一股濃重的腐臭味撲麵而來,牆壁和地麵還殘留著深褐色血跡,那是刑訊抗日人士留下的~
將這麼一座陰森冰冷人間地獄重新改造成安寧祥和的書院,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靠縣裏財政顯然不可能。雷江光複後,老百姓發現除了沒有鬼子刺刀的陰影外,生活並沒比日據時期有太多改善。各種苛捐雜稅一樣不少,而且物價持續上漲,善良的雷江百姓並不知道,此時,遠離他們千裏之外的中原、西北和東北,國共兩黨幾十萬大軍已經在緊張地排兵布陣,雙方劍拔弩張,內戰一觸即發。為了支付龐大的戰爭開支,國民政府不顧百姓八年抗戰顛沛流離、忍受負重之苦,繼續搜刮百姓。代縣長賀老神醫多次前來書院檢查,一方麵對魯思霞這種興辦教育、造福鄉梓的舉動大為讚揚,一方麵遺憾地表示政府無能為力,為表示一點心意,賀老神醫特意讓從家鄉投奔他的侄孫,將仁和堂珍藏的一根千年高麗參,帶去南京賣掉,換了5000法幣,捐獻給雷江書院。
魯思霞軍餉積蓄已經基本花完,為梅教授治病時,幾個戰友的陣亡撫恤金也基本花費殆盡,手中最大的一筆財富,就是玉梅留給他的4萬元巨款。魯思霞一直認為那就是玉梅的生命和靈魂,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都不敢動用這筆款項。但這次,為了恢複雷江書院,他不得不動用這筆資金。
因為通貨膨脹的緣故,這筆巨款已經縮水很多。在真正使用時,魯思霞才發現4萬元投入,對重建一所學校來說,還是捉襟見肘。
2
好在他是魯家和梅家兩大家族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盡管兩家已破敗,金銀細軟被日寇搶掠一空,但兩大家族在雷江還有大量店鋪、地產和房產。魯思霞無心經營,都以極低價格,轉讓給了現在占有這些店鋪、地產和房產的主人,將全部收入投入到雷江中學建設。
原來忐忑不安的那些掌櫃都大大鬆了口氣。除了付出必要的轉讓費後,還慷慨解囊,為雷江書院捐款捐物。
光辦理這些轉讓手續,簽字、擔保、畫押,就足足用了三天!
那幾天,幾乎整個雷江百姓都被魯思霞這種執著的辦學精神打動了,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雷江書院建設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