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到故鄉的魯思霞一直寄居在梅成客棧裏。
出於對瑞蕙瑞萱的感恩,梅成和梅香總想為魯思霞做點什麼。但魯思霞卻什麼都沒讓他們做,隻是自己出錢,讓梅成去宜城買回來一個“話匣子”,讓梅霞去“梅萱齋”買些“文房四寶”。
“話匣子”花了200多法幣,相當於‘臨江園’半年的利潤,梅成心疼得直哆嗦;相比而言,還是梅霞開明的多,說姑爺想聽聽戲文散散心,花多少錢都沒關係。更讓她高興的是,她去“梅萱齋”說是少東家要買“文房四寶”,掌櫃的立刻親自挑選了最好的宣紙、湖筆等,不僅親自送上門來,分文不取,還奉上了500大洋,說是“梅萱齋”這些年的利是。
魯思霞隻收下了文房四寶,500大洋分文未要。
每天對著魯思霞生活很有規律。盡管每天來探望他的鄉親很多,但魯思霞卻很少出門。早早起來在客棧院中練拳,白天除了接待來看望他的鄉親,就是在房子裏潑墨畫畫,或者邊聽“話匣子”,邊麵對著窗外的雷江愣愣出神。幾次“話匣子”,卻不聽什麼熱鬧戲文,卻老是聽什麼“國共雙方代表正式簽訂停戰協定、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來華“調處”、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五項協議/ 中國成立國防部日本戰犯軍事法庭”等新聞,尤其是晚上,“話匣子”裏還會蹦出讓人聽不懂的洋話。
盡管梅香不知道魯思霞心中想些什麼,但魯思霞義兄和姑爺的雙重身份讓梅香非常尊重,她把對梅霞的思念,全部傾注在魯思霞身上,每天想著法子為他做好吃的,無微不至地關心著魯思霞。但魯思霞卻總是心事重重,每天難見笑容,不知道想些什麼。
2
46年的春節來得較早。
從臘月初八開始,梅香就裏裏外外忙了起來。45年一年,雷江風調雨順,晚稻獲得了大豐收。又沒有日寇掠奪,加上美援麵粉大批量進入中國,沿江南京、蕪湖、宜城和武漢等大城市全部被這些廉價的洋麵充斥,雷江的糧食因此出奇的便宜。
聰明輕快的梅香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她從小在梅家長大,耳濡目染,自然有一肚子經商之道。她乘機大量收購糯米,按照瑞蕙當年手把手交給她的方法,釀造當地的甜白酒。
甜白酒以純正糯米為原料,釀製時,首先將糯米蒸煮成飯,盛在淘籮內,用雷江水淋涼。再將搗碎的酒藥均勻地拌入飯料,並將飯料倒入酒缸壓平,在中間挖一小潭,然後把酒缸加蓋密封,四周用稻草焐實保溫。若缸中心的小潭已積滿酒漿,說明飯料已充分發酵,即可以涼開水倒入缸中,再封好缸蓋,用稻草圍護。一星期後,揭開缸蓋,撈出酒糟,甜白酒便釀成了。
所釀之酒是乳白色,味既有白酒的醇厚,又含葡萄酒的香甜,老少婦孺皆宜。因其是用白麵為媒,白水為血,白米為肉,故稱 “三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