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返鄉之旅(2 / 2)

在瑟瑟寒風中,從朝天門碼頭登上民生輪船公司的客船,茫茫夜色中沿江而下。魯思霞靠在船尾欄杆,看著螺旋槳攪起的潔白浪花。心中充滿悲涼,這就是他的回鄉之旅嗎?這就他的人生之旅嗎?這就是他盼望的抗戰勝利嗎?

3

自1931年“918”事變以來,日寇在中國燒殺淫掠,犯下罪行罄竹難書,這筆侵華孽債,不僅僅是國家,每一個中國人民,都有權利理直氣壯的向日本討還。日本投降之初,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盼著國民政府能清算日寇罪行,為冤死在日寇槍口和刺刀下的親人報仇雪恨

從東北“九?一八”事變算起,在長達十四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方麵死難同胞逾三千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即使以30:1的不公平比例計算,日本方麵應受到追究和起訴的戰爭罪犯都該在百萬人以上,其中最大的戰犯,就是日本天皇裕仁。日本政府,還理應對中國的戰爭損失和經濟破壞,以及被日寇戕害的中國國民支付巨額戰爭賠款。

可是,我們沒能看到這樣的審判。,但國民政府卻不仗勝利之餘威,對侵華日軍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甑別和清算,卻大肆號召全體國民要放下仇恨、以德報怨!雙手沾滿中國人民的鮮血的裕仁天皇在世時,依然高高在上,接受著日本國民的膜拜。在中國華北,製造了“三光”政策和無數慘案的日軍中國方麵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不僅沒有被逮捕審判,反而繼續指揮華北方麵的日軍,以“維持治安”的名義,與前來接收的共產黨軍隊繼續戰鬥!

而且,中國還莫名其妙地主動放棄了對日本戰爭賠款要求。

不僅如此,在中國各地,國民政府對投降日軍和日僑的寬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富庶的長江兩岸,在抗戰中倍受盡日本鐵蹄蹂躪,中國軍民的鮮血,染紅的揚子江,滔滔白浪,也滌蕩不了中國軍民蒙受的痛苦和恥辱;但負責受降的第三方麵軍司令長官湯恩伯,對日軍戰俘更是“關懷備至”,深受日本戰俘的“愛戴!”

在戰後中國依然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之際,湯恩伯慷慨地向日軍戰俘和日僑提供了包括精米、香油、豬肉之類連中國軍隊和百姓都很少享用的食品,在三個月內就要為日本俘僑提供的糧食多達128.2萬包,如果按當時每包糧食市價8000元計算,共花費法幣款102.574億元。而當時,很多中國難民還掙紮在饑餓和死亡的邊緣。

為了保證戰俘和日本僑民的安全和健康,湯恩伯規定,日俘、日僑在上船前一律接種傷寒疫苗,遣送船也要消毒。為了使傷病和失去行動能力的日本俘僑早日回國,湯恩伯專門組織了1.2萬多副擔架和2萬餘人的護送隊伍,對傷病的日俘、日僑實行特殊護送。同時允許日本戰俘攜帶私人物品回國!

多少珍貴的中國文物和黃金白銀就這樣流失海外!多少日軍的侵華罪證就這樣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