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英美文學》課程的課堂。這是華夏大學一門公共選修課,因為需要極好的英文功底,所以這裏集中了華夏大學最優秀的一批學生。作為華夏大學精品教程,一直由梅光迪校長親自主講。
“同學們!今天我想你們隆重推薦一名年輕的新老師——魯思霞!他也曾經是我的學生,英文功底深厚,從今天起,由他為同學們主講《英美文學》,大家歡迎!”
下麵鴉雀無聲。100多雙懷疑的眼睛盯著講台上的魯思霞。
魯思霞表現不自然起來。盡管他當過“特訓班”老師,但那些學生都是軍中精英,絕對服從紀律;但這是麵對著有著強烈時代叛逆精神的大學生,他的眼神不自覺向梅教授瞟去。
梅教授就坐在第一排。目光中充滿著鼓勵。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莎士比亞的名篇《哈姆雷特》,”魯思霞讀懂了梅教授的眼神,調整好情緒,開始了他在大學的第一課,“請先聽我誦讀:”
麵對著下麵100多張生機勃勃的年輕麵孔,魯思霞眼前忽然幻現出兩張年輕臉龐:那是他的戰友劉仁軌、還有他的妻子劉玉梅、他們本該也在這樣安靜的課堂裏,認真聽課學習;但國難當頭,他們義無反顧地將自己年輕生命奉獻給國家和民族時,他們所期望的,就是給華夏大地,留下一張張安靜的課桌,讓中華文化能過代代相傳。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nolber in the mind of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and end them:
To die,to sleep no more and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翻譯過來就是: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論氣魄,到底哪個更高超呢?
是忍受命運無情的肆虐,任憑它投向來的飛箭流石,還是麵對無情的苦海敢挺身而起用反抗去掃除煩惱:
死了,睡著了,如果那樣就能除去心中所有的痛苦,逃避生命中千百種的煩惱,那真是求之不得的解脫啊!
天平的兩端,被命運掌握的人僅僅隻明白上帝賜給他命運。
魯雪華眼前浮現著緬北陰森的叢林、 漫天的炮火,橫飛的血肉,絕望的呼號,正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還有很多優秀兒女,就在此時此刻,還在和日寇浴血拚殺!
他眼中淚花滾動,緊緊地握著拳頭,用標準的倫敦口音誦讀著,那份激情深深感動了在場所有的學生!
“好!魯老師!”前排一個同學站了起來,帶頭猛烈鼓掌。
魯思霞認出來了,此人正是計增輝。
在他帶領下,整個課堂想起了一片熱烈掌聲。
魯思霞首堂課就取得滿堂彩。
這場麵連梅教授自己也沒想到,他也跟在學生後麵由衷地為魯思霞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