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債危機是經濟危機,更是精神危機(2 / 2)

歐債危機,既是資本主義經濟增長方式失靈,也是資本主義文明範式失靈。德國著名學者帕特森在第三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上說,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方式就是賭場資本主義,歐債危機就是缺乏監管的自由資本主義的末日。他還非常嚴正地提出:“當今歐洲出台的經濟政策不足以對抗經濟危機,有些政策甚至加重危機,使經濟係統更加脆弱。如果減少相關的公共消費,急令停發國債將直接加劇經濟蕭條。資本市場上更嚴格的控製也許會限製投機,但同樣也會阻礙資本在市場中的流動。”這些話無疑表明,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進入死胡同,無力騰挪,左右不是。

再具體地觀察,經濟增長方式失靈的背後,是資本主義價值範式出了問題,資本主義價值觀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次尚未見底的歐債危機卻暴露了資本主義無法根治的價值缺陷,那就是資本主義貪婪攫取的本性,必然使資本家在瘋狂追逐利潤時忘卻宗教的教義和約束,從而在價值取向上走向崩潰。

上帝讓他滅亡,必先讓他瘋狂。帕特森說:“資本主義墮落主要根源於封建製的家庭傳統——名義上要把他們的財產留給後代,因此,每一代得到的遺產都比自己工作賺來的要多。進而財產和收入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家庭。而財產和收入的集中與資本主義最初的基本原則相矛盾。”在當下的資本主義成熟時期,民眾已經習慣於高收入、高消費、高福利,但社會福利和市場經濟活力一直是資本主義很難平衡的兩難問題,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市場活力越強,對人的異化也就越強。再者,現代科技和生產力仍然不足以支撐一個高福利而又缺乏活力的資本主義市場體係。歐洲本來希望通過那種“短工作時間、高社會福利”的途徑來解決人的異化問題,但資本主義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必然導致人和社會的價值錯亂和價值混淆,最終在資本主義的文明追尋征途中南轅北轍,並導致資本主義文明範式和價值範式的失效甚至崩塌。

哈貝馬斯把當代資本主義稱為“晚期資本主義”,他在其名著《合法性危機》中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由國家幹預來補充和部分代替市場機製意味著自由資本主義的壽終正寢。但是,無論商品占有者的私人自發貿易怎樣受到行政措施的限製,隻要整個社會在總體上是以一種無計劃自發的方式發展,那麼,就談不上從政治角度有計劃地分配匱乏的資源。”他還認為,晚期資本主義之所以出現危機,其中一個原因是動因危機,也就是說,社會的統治喪失了思想文化基礎,“公民私利主義”和“家庭——就業私利主義”出現危機。通俗而言,就是普通群眾不問政治,隻顧自家,明哲保身,貪圖安逸,同時又力圖通過激烈競爭謀取好工作或好職位,保持舒適安逸的工作崗位和家庭生活。但這兩種動因產生的文化傳統土壤已被晚期資本主義所摧毀,其他動因還未產生,致使社會的思想維護出現空白,導致問題四伏,資本主義便出現合法性危機。

歐債危機呈現的精神危機,帶給我們諸多啟示:一要重視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建設;二要避免社會出現單向度和過度的“公民私利主義”和“家庭——就業私利主義”;三要在逐利的物質世界裏構建高尚的核心價值和最低的道德底線,使整個社會高有追求、低有約束;四要重視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五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充滿正能量。

(責任編輯: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