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趕忙扶了一下五百多度的近視眼鏡,一看是雪兒這個家夥,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好在夜裏看不太清,這讓武子等得好苦哇。
武子問雪兒:“你怎麼不在鄭州發封電報呢,告訴個車次好接人哪。”
雪兒答道:“在鄭州轉車時就沒出站,怎麼發電報哇?”
“怎麼沒出站呢?沒出站怎麼辦轉簽的?”
“在車上剛好認識了一個在鄭州鐵路上工作的人,他說不用出站辦轉簽手續。”
“不辦轉簽手續怎麼知道坐哪趟車呢?”
“那位師傅剛好知道有一趟從鄭州發往武漢的車,與我們這趟車隻差半小時。趕得快的話可以乘得上的,到時候他說他幫我。趕不上的話再去辦轉簽手續。”
“趕上沒?”
“正好趕上了。”
“那個師傅幫你沒?”
“幫了,我們還沒等車停穩就喊乘列車員快開門,我們下車翻過一個站台,剛好這車正上人著呢。”
“你還真行呃。”
“多虧那個師傅幫忙。”
“出門碰到好人真好。要謝謝人家哈。”
“那當然嘍。”
終於接上媳婦了。人家接媳婦得要什麼什麼車,這武子隻得用一輛永久牌的二八自行車,馱著他的雪兒直奔珞珈山——他那求知求學的城堡裏去了。
雪兒到了學校的時候,正直學校期末複習考試。於是武子抓緊時間複習考試,雪兒買菜做飯。等考完最後一門課,休整了一天後,他們就順路去了趟廬山,作為旅行結婚吧。但最終還是要回武子的老家舉行結婚儀式的,因為武子也是大家族的人,何況爺爺還在,武子娘盼了一輩子想武子快快長大成人,指望著能看到武子早點成家立業。正規的婚禮已經在老家準備好了,他們隻是順路去廬山旅遊一下。
不巧的是,武子和雪兒到達九江的時候,廬山可巧下了一場大雪,因盤山路上結了冰,上山的班車因上不了山停運了,要停運多久也沒個準。既然已經到了九江了,不上山真是有點不甘心,剛好北京師範大學有幾個同學說是要步行上山,於是武子他們一行人就從廬山的古道—-蓮花洞蓮牯盤山石階路,攀爬著上山。
蓮牯路是人們上廬山的主要山道。蓮牯路也叫好漢坡,它從山下蓮花洞經竹林巢、好漢坡、月弓塹而通往牯牛嶺,山道全長9公裏。舊時九江那些上廬山度假的洋人與中國達官顯貴,都是經過這條盤山道讓橋工抬著他們上、下廬山的。
好漢坡是一條石階小路,地勢險竣,林深穀幽,一千多級台階婉延而上,能一口氣不休息爬上去的人才稱得上是好漢。廬山有著悠久的人文曆史,十九世紀末,英國傳教士李德倫在牯牛嶺連租帶騙弄了一片土地,蓋起了別墅,使廬山成為了富人的避暑勝地,他經實地勘察,發現從蓮花洞登山最方便,於是對這條小路進行了整修,此後這條路也就興旺了起來。在夏天裏這條路上的百瀑穀裏風景很美麗,流泉、瀑布、奇石、花木處處是景,但冬天裏的小溪不見了流水。幽靜的山穀顯得有點冷清。近百年來,好漢坡上走過了許多的風雲人物,蔣介石從1928年上廬山起,基本上年年都從這條道上廬山,國民黨的要員也蜂擁而至,廬山成了國民政府的夏都,他們上山都走好漢坡,不過都是由轎夫抬著上去的。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帶著學生從這裏登山考察,在龍首岩發現了第四紀冰川化石。自從修建了北山、南山公路後,這條小路就冷落了,除了附近的山民,很少有人光顧好漢坡了。
一開始登山的時候,武子他們體力充沛,興高采烈,畢竟是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姑娘們,上山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盡管下了一場大雪,但山下的雪化得也快,隨著天氣的睛朗,勇敢的攀爬者也是越來越多。有遠途而來旅遊的,來到山腳下不上山去是不甘心的。況且轉眼就快要到春節了,在山下等也沒個準確的盼頭,所以趕緊親自爬。也有的是山下人往山上送貨物的,平時全都是用車運,這下雪了車也不能上山了,有些急用的物資也就隻能用人往山上送了。還有就是像武子他們這樣的,吃了沒事找事的,也就有興趣爬了。這次可好,老天爺讓他們親自體驗一下這仙廬的“挺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