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楓樹灣裏的野孩子18(2 / 3)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老百姓麵朝黃土背朝天,世代耕種。土地離不開村民,村民也離不開土地。世世代代辛苦勞作。誰也改變不了農民的命運。抗爭,與命運抗爭,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老百姓的永恒不滅的信念。現在該輪到武子了。

由於文化大革命尚未完全結束,國家停止了大學招生,絕大部分地方中學都停辦了,隻有武子那地方還在開學、放學的。為了發揮武子讀書有了文化的作用,武子的三叔在村裏安排武子做了赤腳醫生,讓他跟著鄉鎮醫院正規的醫生學醫。

“你幹爹不也是醫生嗎?”三叔鼓勵武子說。

“幹爹是幹爹。”武子好像有點不情願的樣子。

“你要是不願意在農村呆的話,那隻有到你父親那裏去。”

武子不作聲了。三叔的這一說,武子就想起了小的時候到父親家裏短暫生活的情景。那時因為年齡小,武子離不開爺爺,離不開娘,也離不開楓樹灣裏的肉頭他們那些小夥伴,還有那可以抓魚的小河。

三叔這裏正和武子在說著話,那邊秋明和吳東水找武子來了。

“你們吃飯了嗎?”三叔問秋明他們。

“吃了三叔。”吳東水回答。

“你們從學校畢業回來是不是還想出去呀?”三叔問秋明他們。

“三叔我們正好想找您,村小學不是還缺老師嗎?能不能讓我和東水到小學去當老師?”秋明趕緊趁機請求武子的三叔。因為武子的三叔是大隊的書記,正當著權呢。

“這個事情還得公社批準才行。”三叔回答道。

“三叔,我爸說托您去跟武子的舅爺爺說一說。請他批一下。”

秋明還是比較機靈,三說兩不說把個武子的三叔給繞進去了。

“三叔,您就幫秋明他們說說吧。到時候讓秋明他爹請您喝酒”武子也幫秋明他們請求三叔。

“對,對,我爸說了剛好過兩天是他的生日,他就是說要請您和武子的爺爺到家裏喝酒的。”秋明趕快接過武子的話說。

“我試試吧,那你們可要好好幹囉。”三叔一說完,可把秋明和吳東水高興得不得了,他們趕快回家告訴爹娘去了。他們心裏清楚得很,說是要公社批,其實那隻是三叔的一個說詞,這事隻是三叔的一句話就行了。秋明他們臨走時還盯囑武子要跟三叔好好說說。

秋明他們走後,這武子一想:秋明和東水在大隊當老師,要是我也去大隊當個赤腳醫生,不是三個人在一起有伴嗎?武子想到這裏也去跟三叔說他也願意到大隊當赤腳醫生。

於是這楓樹灣裏的三個自小一起長大的高中畢業生,兩個走上了講台,當上了鄉村小學老師。一個背上了藥箱當上了鄉村赤腳醫生。

武子的家鄉是醫聖李時珍寫下本草綱目的地方,因此武子的家鄉盛傳中醫中藥,很多中醫世家都是三代、四代人行醫。武子的三叔讓武子學醫也是為武子選擇了一條很好的人生之路。這可是讓武子有了新的追求了。跟著鄉裏的醫生出診、采藥,忙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三叔在武子的人生最困惑的時候幫了他一把,還真是自己的叔哇。讓武子能暫時緩解那一顆不安的心。

一個初夏的傍晚,武子的七叔從部隊回來了。跟他一起的還有兩位部隊的長官。原來七叔是出差路經家鄉。他們領導特批讓他順路回家探望父母的。而且他的領導也跟他一起到家裏來看望一下老人,七叔在家隻住了一個晩上。七叔順便問了一下武子的情況,七叔認為武子應該到外麵的世界去闖一闖,還說部隊已經開始了推薦選送上軍校的事了。說不定在部隊還有機會選送上大學。這一下子點燃了武子那求知若渴的心火,一顆從軍求學的心,撲通撲通跳起了夢幻的人生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