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身療法
(1)免疫抑製劑:皮損泛發,外用藥物療效欠佳可考慮應用。常用者有氨甲喋呤(MTX、乙亞胺、乙雙嗎啉、羥基脲等。本類藥物不良反應較多,用時須嚴格掌握其劑量用法,並須於療前療後定期作各項化驗檢查。乙亞胺、乙雙嗎啉在嚴格控製用量下可用於尋常性銀屑病,其他免疫抑製劑可用於乙亞胺及乙雙嗎啉的療效不佳時及某些重症膿皰性及關節病性銀屑等。
(2)維甲酸應用:芳香性維甲酸類藥物,有一定療效。
(3)抗生素:常用者有青黴素及新型青黴素,可用於尋常性銀屑病急性點滴型伴有扁桃體炎或咽峽炎者。
(4)皮質類固醇:可用於紅皮病型、關節病型或泛發性銀屑病應用其他藥物無效時,尋常性銀屑病禁用。
除上述藥物外,在急性進行期及紅皮病型者亦可用普魯卡因靜脈滴注(普魯卡因240毫克維生素C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每日1次,7~10次為一療程)。慢性穩定期可試用厭氧短棒狀杆菌菌苗注射。
4.物理療法
常用者有浴療、光療及光化學療法。①浴療:常用者有硫磺浴、糠浴、焦油浴、礦泉浴、海水浴、中藥浴等,可刺激皮膚、改善血行,消除炎性浸潤。中藥藥浴常用者有花椒、枯礬、側柏葉、楮桃葉等多種藥物。亦可用花椒、枯礬各120克、野菊花250克、樸硝500克、加水適量,煎水作全身浴,用於尋常性及紅皮病型,有較好療效。②光療:主要為紫外線療法,可單用紫外線照射,亦可用藥物加紫外線照射或外塗焦油油類藥物加紫外線照射,再加水療。③光化學療法:主要為口服或外用8-甲氧補骨脂素,再用長波紫外線照射。同時須采取預防白內障措施,服8-甲氧補骨脂素後24~48小時戴防紫外線眼罩,注意繼發皮膚癌瘤。對光敏或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禁用。
5.中醫療法
國內有不少較好經驗,有用辨證施治,亦有用單味中藥者。一般對急性進行期特別是急性點滴型伴有扁桃體炎、咽峽炎者,法宜清熱、涼血、消斑、化瘀、除風、止癢。方用青黛飲、紫草消斑湯、涼血散風湯等加減。對穩定期,如病勢遷延,脾濕胃熱者,可用除濕胃苓湯加減;有氣滯血瘀、月經不調者,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複方青黛丸、鬱金銀屑片、丹參片、雷公藤片、口服,均有一定療效。單用中草藥者有丹參、當歸、拔葜、板藍根、土大黃、三梭、莪術等。對紅皮型或急性泛發性者,法宜清熱涼血,可用黃連解毒湯或五味消毒飲加減。對膿皰性銀屑病法宜清熱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對關節病型者法宜調補肝腎,活血通絡,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二至丸等。
(第二節)白癜風
一、概述
白癜風是一種原發性的皮膚色素脫失症,是由於皮膚和毛囊的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酶係統的功能減退或喪失而引起。分型:尋常型和節段型。尋常型又分為:局限性、散發性、泛發性、肢端性。分類: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分期:活動期、穩定期。
二、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清,多認為與黑色素細胞自身破壞、自身免疫有關。另外,神經化學因素、血清銅離子降低及遺傳因素都認為與發病有關。
三、症狀
(1)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膚均可發生白癜風。白斑多發生在易受摩擦及陽光照曬等暴露部位:特別是顏麵部、頸部、腰腹部、骶尾處、前臂伸麵與手指背部等處。無自覺症狀,但日曬後皮疹處可有灼痛感,病程慢性。
(2)皮損為局部色素脫失斑,斑內毛發變白,邊界清楚,日曬後局部發紅或起水泡。
(3)皮損可見於任何部位,多呈指甲至錢幣大,近圓形、橢圓形,以後雖然擴大或相互融合成不規則的大片形,但無論其形態如何變化,白斑邊緣總是可見,白斑中夾有島嶼色素點;另一種典型的白斑是沿神經分布的帶狀或條索狀脫色斑,白斑的邊緣如刀切樣整齊。
四、檢查
(1)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
(2)尿常規。
(3)甲狀腺功能檢測。
(4)代謝物檢測。
五、治療
(1)藥物治療:外用皮質類固醇製劑、氮芥酒精、呋喃香豆素類、銅製劑。
(2)手術治療。
(3)其他療法:光化學療法,局部或全身應用、偽裝劑或褪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