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附錄1] 兒科藥物療法(3 / 3)

孩子如果患有某些病毒感染,特別是伴有皮膚病變時,如患水痘的孩子,本來病情不是很嚴重,但應用激素後,可以使病變擴散,出現出血性水痘或者是繼發細菌感染,常導致死亡。因此,水痘為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禁忌證。同時也提示,對於孩子不明原因的發熱,不要盲目地使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5.反跳現象和撤藥症候群 在某些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疾病,如果突然停藥或者減量太快,會使疾病原有的症狀迅速出現,甚至症狀加重,稱為糖皮質激素的反跳現象。有時,減量或者停藥太快時,孩子還會出現一些原來沒有的症狀,如肌肉疼痛、關節痛等,稱為撤藥症候群。孩子甚至還可能出現一些成癮反應,如全身不舒服、情緒消沉、有恐懼感、自覺原來的疾病複發等。當出現這些表現時,應當根據孩子病情重新用藥或者適當加大糖皮質激素的用量。為預防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在長期用藥的情況下,不要突然停藥或者減量太快。

6.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會引起水、電解質、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紊亂,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稱為庫欣征)、多毛、疲乏無力、水腫、高血壓、高血脂、低血鉀、糖尿病等。這些症狀在停藥幾個月後即可以逐漸消失,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在飲食方麵應當控製,注意給以孩子低鹽、低糖、高蛋白的飲食,並加用氯化鉀,以減輕症狀。因此,如果孩子同時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腎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時,應該禁止應用激素。

7.神經精神症狀 糖皮質激素還可以引起孩子的一些精神症狀,如興奮、激動、失眠等;在個別孩子還可能會誘發癲發作。因此,有驚厥發作史的孩子,應當慎用糖皮質激素,必須應用時,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有癲病史的孩子,應當禁用糖皮質激素。

五、兒童其他常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發熱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狀,發熱時人體的吞噬細胞功能增強,抗體產生也增多,因此輕度的體溫增高對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是有利的。但是,體溫過高會使孩子的各個髒器功能受到影響,5歲以前的孩子甚至會出現高熱驚厥,因此必須及時處理。

目前一般主張沒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體溫在38.5℃以下時,可以暫不用退熱藥,可以多給孩子喝些熱水,並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如果體溫超過38.5℃,或者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體溫超過38℃時,要給予退熱藥。兒童常用的退熱藥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小問題:給孩子服用退熱藥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麵的內容?

退熱藥是通過皮膚出汗、散熱而起到降溫作用的,因此服用退熱藥後,要給孩子穿寬大的棉質衣服,不要直接吹風,應多喝熱水。要掌握用藥劑量,如果藥量過大時,孩子因出汗過多會導致麵色蒼白等虛脫症狀。每個孩子對藥物的反應是有差異的,有些孩子對藥物比較敏感,雖然給以的是常規的藥物劑量,但也會出現出汗過多、體溫過低等現象,因此,家長應當注意掌握孩子的特點,並及時通知醫生。2次退熱藥應用的間隔時間一般要求為4~6個小時,最好為6個小時。如果在服用退熱藥4個小時內,孩子又出現發熱超過38.5℃時,不能再用退熱藥,可以應用溫水浴等物理降溫措施,控製孩子體溫。

目前磺胺類藥物在兒科的應用已較少,但在某些疾病,如泌尿係感染時,磺胺藥仍為首選藥物。

小貼士:應用磺胺類藥物的注意事項。

為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在使用磺胺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首次服用時劑量應當加倍,以便能迅速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如果磺胺藥用量不足或者過早停藥,容易導致細菌複活和疾病複發。

2.磺胺藥容易產生磺胺結晶而損害腎,因此,在服用此類藥物時,要同時服用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以增加藥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同時,孩子要多喝水,以維持一定的尿量,稀釋尿中藥物的濃度。這樣就可以防止對腎的不良影響。

目前應用較多的平喘藥,如氨茶堿、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麻黃堿等,在使用時都有興奮神經中樞、增快心率等不良反應,孩子會出現興奮、煩躁、心慌等症狀。如果這些不良反應比較明顯時,可以考慮換用其他平喘藥或者同時使用抗過敏藥,如異丙嗪、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可以減輕興奮症狀。但不要使用有呼吸抑製作用的鎮靜藥物,如苯巴比妥類,以免孩子的呼吸困難加重。

如果孩子同時伴有咳嗽且痰比較多時,不要使用強力的鎮咳藥,如噴托維林之類,而應該使用化痰藥,使黏痰稀釋而容易咳出。常用的化痰藥如沐舒坦(氨溴索)糖漿、複方福爾可定溶液、氯化銨合劑等。如果孩子同時合並有感染時,應當同時使用抗生素。如果是嚴重哮喘發作的孩子,需要靜脈應用平喘藥,並要同時采取吸氧、補液等措施,必須盡快送孩子去醫院治療。

貧血患兒中有很大部分是由於飲食中缺鐵引起,除了飲食調整外,補充鐵劑是一項主要的治療措施。治療貧血的常用鐵劑有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服用的鐵化合物必須在消化道內轉變成亞鐵鹽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胃液中的胃酸和還原性物質如維生素C 等,可以使鐵鹽還原成亞鐵鹽,促進其吸收利用;而磷酸鹽、碳酸鹽、鞣酸等如果與鐵劑同時服用,可以與鐵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影響對鐵的吸收。因此,口服鐵劑時最好同時服用稀鹽酸或者維生素C,平時應當注意低磷飲食,不要喝茶葉水,以免影響鐵的吸收。

鐵鹽對人的胃、腸黏膜都有刺激性,服用後可以引起腹痛、便秘或者胃部不適等。所以,開始服用時劑量要偏小,逐漸加量,並注意在飯後服用。

常用的驅腸蟲藥物有枸櫞酸呱嗪、左旋咪唑、阿苯達唑、恩波吡維銨等,這些藥物可以使寄生蟲的蟲體產生收縮、痙攣以至麻痹,從而失去活動能力,使其不能附著在腸壁上,最後隨著腸蠕動,在排便時被排出體外。

根據驅蟲藥的作用原理,在應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般宜在空腹或者半空腹時服用驅蟲藥,以便於藥物與蟲體直接接觸;雖然大多數驅蟲藥服用時不需要控製飲食,但為了提高療效,應從服藥前1~2天開始,給予孩子清淡飲食,盡可能少吃太油膩的食物;服用驅蟲藥時一般不需要同時服用瀉藥,但如果孩子經常有便秘時,適量加服瀉藥可以使驅蟲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