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零一章,信光大師(1 / 2)

聽著黎煒的介紹,尹娜想這法雨寺儼然就是母親靈魂的再生之地。走進法雨寺,鍾鼓聲聲在耳旁回響、紫煙徐徐在眼前繚繞,眾多百年以上的銀杏、香樟、羅漢鬆遮天蔽日,將偌大的寺院深隱其中。

在觀音殿內,尹娜朝功德箱裏投了一千元錢,跪倒在觀音像前,雙手合十,一遍遍祈求觀世音,讓母親的亡靈早歸西方極樂世界。

僧人吟誦經文,木魚聲聲,鼓樂齊鳴,待尹娜起身之時,一位鶴發童顏的方丈拱手朝她走來:“不知施主從何方來?有失遠迎,請隨貧僧來客房看茶一敘。”

尹娜沒經曆過佛家此等禮遇,惴惴不安看看黎煒。黎煒趕緊接住話:“大師有禮了,我們公出途徑普陀,便上來燒柱香,為貴寺院添把香火。”

“善哉,善哉,謝謝二位施主了,請二位隨貧僧到客房小坐。”

倆人隨方丈進到廂房坐定,有寺院小僧奉上香茗,方丈開始說話:“貧僧乃法雨寺住持,法號信光。感念施主布施,得讓小寺香火不斷,佛法弘揚。”

黎煒趕緊雙手合十說:“佛法浩蕩,信眾心懷感恩之念,為寺院添把香火理所當然,高僧不必言謝。”接著,他向法師問到:“來的路上經過西天門,見西天門上題有‘西天法界’字樣,西天門下有一平坡巨石,石頭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心’字,心字麵朝蒼天,博大舒展,敢問法師,這心字刻於此處當做何解釋?”

信光大師深邃的目光從黎煒臉上掠過,微微一笑說:“施主真乃細心之人啊,許多來到此處的人,看見這個‘心’字並無你這般追根溯源的願望。人們寧願似是而非地去臆斷,也不作深究。佛家以為:海比地大,天比海大,心比天大,所以佛家以修心為上,一個‘心’字涵括了多少內容,隻有靠各自去悟了。施主剛才問到平坡石上的這個‘心’字,若讓灑家看,就是天地之間的人心吧?恕貧僧隻以佛法度人向善,可不能替代人心去揣摩這世界。不知這樣的答複施主滿意否?”

黎煒的臉上現出一副冥思苦想的樣子,尹娜卻從心底為信光的回答暗自叫好,雙手向信光奉上自己的名片:“大師絕群離俗,忌論人是非長短,開放懷抱,靜以修心普度眾生,今得識大師真是三生有幸。很想聆聽大師更多的教誨,隻是今日瑣事纏身,不能久留,早晚有一天我一定還會再來貴寺燒香敬佛,向大師討教無邊佛法的。”尹娜起身向信光告辭。

信光雙手接過名片,仔細看過一遍,揣進袈裟,起身相送:“施主慢行,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阿彌陀佛。貧僧記住施主了,貧僧與施主佛緣已定,他日定能再見。善哉,善哉。”

尹娜一路想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火車站,買到一張當天晚些時候的車票,第二天就抵達了普陀山。

普陀山法雨寺的方丈殿後麵有座獨立小院,小院不大卻有梅蘭竹菊點綴其中。院子呈口字形,七八間廂房圍口字排開,廂房打掃的幹淨整潔,常有熟識的施主想於晨鍾暮鼓中靜心齋戒幾日的便被安排下榻在這裏。

早晨,尹娜步出客房,一夜秋雨過後山林如洗,太陽從東邊的山巒上升起,峰巒疊嶂之中一片姹紫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