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尹娜被窗外嘰嘰喳喳的鳥鳴驚醒,發現自己匍伏在電腦桌上睡著了。
她去衛生間洗漱,換上一套保暖的衣裳,開始整理行李。太陽升起的時候她拖著行李箱出了家門,走到大街上。她沒叫車,獨自朝火車站走,要去普陀山看那位方丈。
一陣風吹來,樹上的黃葉窸窸窣窣飄落下來,在她腳下旋轉,翻滾。尹娜抬頭看看天,湛藍的天空裏沒有一絲遊雲。哦,秋天到了,也許這是我的最後一個秋天了,她想著,心忽然幹淨的和一塵不染的藍天一樣。她仰起頭貪婪地看著一片湛藍的天空,盡情汲吸著早晨清新的空氣。
數年前,尹娜和黎煒剛剛相識的時候去過一次普陀山,是一次出差,途徑普陀,黎煒執意要上山看看,說:到了聖山腳下卻不上山拜佛大有不敬之嫌,於是他們上到了普陀山上。
黎煒來過普陀,對普陀山與佛教的淵源知之甚多。上山的一路上,口若懸河地對尹娜講著:“這普陀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國之稱。中國的佛教活動始於秦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促進了觀音道場的形成。普陀山上現有三座寺院,最大最古老的要數普濟寺,它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主刹,殿中有高8.8米的毗盧觀音,兩邊端坐觀音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大士感應世間萬物眾生,有求必應的神靈。寺院前身是後梁的觀世音院,後經不斷擴建,到雍正九年皇帝再次撥款擴建才達到現在規模。來普陀首先要拜的便是這觀世音菩薩……”
尹娜聽黎煒這麼說,便隨他來到普濟寺。走進大殿,隻見黎煒素麵向佛,在蒲團上跪下,虔誠叩拜。拜完後他將尹娜推到蒲團前說:“觀音菩薩在看你呢,你要注視他,想著你的心願,菩薩會感知到的呢。”
尹娜沒拜過佛,麵對慈顏善目的觀世音有些緊張,正不知所措時,身旁一位香客捷足先登。那婦人熟練地往功德箱裏塞進十元紙幣,匍在蒲團上,嘴裏念念有詞。大殿一旁有僧人拉動繩索,一聲清脆的鍾響在大殿上空回旋。待那婦人起身時,尹娜也學著她的樣,往功德箱裏塞進一張百元大鈔,跪倒在蒲團上。那個瞬間母親和沈浩的身影出現在腦際裏。她閉上眼睛虔誠地祈禱,願母親的在天之靈吉光永照。
出了普濟寺,黎煒帶著她繼續朝前走,又來到法雨寺。黎煒說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清康熙帝將南京的明故宮移至法雨寺,重建圓通寶殿,讓這圓通殿的結構完全具有了皇家風格。
法雨寺建在錦屏山下,隨山勢分層遞進,氣勢恢宏。寺院中的九龍殿是主殿,四十八根大柱撐起黃簷琉璃屋頂,一龍盤頂,八龍環八柱。殿前的月台上有二十四塊青石欄板,上刻明代二十四孝故事浮雕,當年建寺院的高僧一定是想以‘孝言慈’把儒家的孝道與佛教的慈悲融合起來,鼓勵信徒把孝道擴及到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