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妊娠期(3)(3 / 3)

製法:鮮山藥去皮切成薄片,扁豆、大棗肉切碎,四藥和勻,加入澱粉少許,放在碗中蒸熟即可。

用法:佐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

2.腎虛型

(1)證候:身體素虛,命門火力不足,孕後陰血聚以養胎,有礙腎陽敷布,不能化氣行水,水邪泛濫而為腫脹。

可見患者麵部水腫,下肢尤甚,按之沒指,麵色灰暗,心悸氣促,下體不溫,腰酸足軟,帶下清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潤,脈沉細。

(2)選方

芪桂鱸魚湯

組成:生黃芪30克,肉桂5克,茯苓15克,鱸魚1條(約250克),黃酒適量。

製法:將上述各藥裝入幹淨紗布袋內,紮口;把鱸魚剖殺洗淨,將魚與藥袋同放入鍋內,加清水,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適量黃酒,改用文火燉1小時即可。

用法:喝湯,吃魚,每日1劑,一餐吃完,連用10日。

功效: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羊腎羹

組成:羊腰子2具,肉蓯蓉30克,胡椒6克,陳皮3克,草果5克,蔥、薑、鹽各適量。

製法:羊腰子切片;另取肉蓯蓉、胡椒、陳皮、草果、蔥、薑、鹽入紗布袋內,與羊腰子一同煮湯,用湯煮麵條,做羹食用。

用法:每日1次,隔日服。

功效: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3.氣滯型

(1)證候:發病多在妊娠三四個月,先見足背水腫,漸及於腿。皮色不變,腫處隨按隨起,頭暈脹痛,胸悶氣短,食欲不振,舌苔薄膩,脈弦滑。

(2)選方

棗蒜長生果湯

組成:大棗30克,花生仁100克,大蒜50克,紅糖適量。

製法:洗淨大棗,去核;洗淨蒜頭,用清水泡花生仁,去花生皮,洗淨。將去核棗肉、蒜頭、去皮花生放入鍋中,加清水,旺火煮沸,加紅糖,改用文火,再煎煮40分鍾即成。

用法:吃蒜、棗、花生,飲湯,每日1劑,分數次吃完,連續服用7天。

功效:理氣通滯,健脾利水。

黃花魚煮大蒜頭

組成:黃花魚150克,大蒜頭30克。

製法:將黃花魚切塊,大蒜頭切片,一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煮沸至魚熟透即可。

用法:每日服用1次,連服5~7次。

功效:理氣行滯,健脾化濕。

飲食應選用營養豐富而不燥烈,滲利性強而不損胎兒的食品,如米、麵、冬瓜、瘦肉、豆類、鯉魚、雞、鴨等。堅持合理飲食,保證有足夠的營養,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適當控製鹽的攝入。孕婦攝入的蛋白質不足,可以造成血漿低蛋白性水腫,因此,孕婦要及時補充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孕婦要有效地利用檸檬、橘子汁、橙汁等酸味、甜味食物,以及芝麻、蘑菇、紫菜、海帶等美味,多吃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有較多的鉀,具有促進排泄鈉鹽,起到消腫的作用。

忌食生冷、油膩及鹹味的食品,可損傷脾、腎,不利於消腫,安胎,應忌食。朱丹溪《格致餘論》曰:“卻鹽味以防助邪。”子腫病人飲食應控製鹽的用量,攝入過量的鹽可造成鈉水瀦留而致水腫。

四、妊娠心煩

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煩悶不安,鬱鬱不樂,或煩躁易怒等現象,稱為“妊娠心煩”,亦稱“子煩”。《經效產寶》有“妊娠常苦煩悶,此是子煩”的記載。若懷孕初期,微有發熱,則屬於孕婦的正常現象,不作本病而論,要加以鑒別。

【症狀】

臨床上,妊娠心煩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性情煩躁不安、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心驚膽怯等一係列症狀。除此之外,還可見到若幹伴隨症狀。

【病因】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火熱乘心,所謂“無熱不成煩”,熱邪擾心,則神明不寧,但在症狀上仍有虛實之分。虛者,陰虛也,陰虛故煩而不滿;實者,痰火,肝鬱也,痰火上擾神明,故而不止,肝鬱而生火,火熱上擾,故煩躁不安。

如《沈氏女科輯要箋正》雲:“子煩病因,曰痰,曰火,曰陰虧。”臨床上常見陰虛火旺、痰火內蘊、肝經鬱火3種類型。

【辨證用膳】

1.陰虛火旺型

(1)證候:素體陰虛,孕後血聚養胎,陰血益感不足,心火偏亢,熱擾心胸,而致心煩。臨床可見患者妊娠心中煩悶,坐臥不寧,或午後潮熱,手足心煩熱,口幹咽燥,幹咳無痰,渴不多飲,小便短黃。舌紅,苔薄黃而幹,脈細數而滑。

(2)選方

地黃棗仁粥

組成:生地黃30克,酸棗仁30克,粳米100克。

製法:棗仁研細,水煎取汁100毫升;生地黃水煎取汁100毫升。粳米洗淨,煮成粥加入藥汁,再煮沸。

用法:早晚溫服。

功效:滋陰,清熱,除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