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妊娠期(3)(2 / 3)

製法:把鮮枇杷葉背麵的絨毛刷掉,用清水洗淨,切細備用;同樣,柿餅和羅漢果也洗淨備用。將枇杷葉、羅漢果、柿餅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去枇杷葉,加冰糖適量,待其溶化即成。

用法:飲湯,吃柿餅,每日1劑,連服5次。

功效:清熱化痰,降氣止咳。

竹瀝粥

組成:竹瀝30克,粳米100克。

製法:把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旺火煮沸後,改成文火煮成粥,臨熟時加入竹瀝,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用,連服3次。

功效:清熱化痰,降氣止咳。

【預防】

1.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寒溫適度,要避免風寒,以防外感。

2.保持大便通暢,若便秘可用蜂蜜早晚各10克衝服。

3.注意適當休息,保證睡眠充足。

4.痰多者應盡量鼓勵病人將痰排出,咳出無力者,可翻身拍背以助痰排出。

5.居室寒暖適宜、陰虛燥咳者,濕度宜偏高,痰飲濕盛者則可稍低。根據體力情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每日要多次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6.外感熱證者,飲食要特別注意清淡,易消化。腎虛寒證可多進牛羊肉等溫性補養之品,肺腎陰虛則可多吃水果或用麥冬、沙參之類養陰之品泡水代茶飲。

7.若久咳不已,形體消瘦,午後煩熱,痰中帶血,夜寐多汗,則應進行有關檢查,以排除“抱兒癆”(妊娠合並肺結核)。

三、妊娠水腫

婦女懷孕之後,隨著體內胎兒的慢慢發育,孕婦自身的許多生理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比如,孕婦的血容量從妊娠第10周或更早即可開始緩慢增加,到孕後32~35周時,孕婦體內的血容量幾乎增加了平時的一半。無疑,這大大增加了孕婦心髒的負擔,便可造成了孕婦各種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腫。妊娠水腫分為生理性水腫和病理性水腫,輕度的下肢水腫多屬於生理性妊娠水腫,較為常見;而較嚴重的水腫並伴有高血壓和蛋白尿者則是病理性的,屬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範疇,可能會對孕婦和胎兒產生嚴重的危害,需要及時調理診療。

【症狀】

妊娠水腫多出現在妊娠的後半期。生理性妊娠水腫主要表現為輕度的下肢水腫,血壓正常,小便化驗沒有異常,在短暫的臥床休息後,下肢水腫能夠自動消退;病理性妊娠水腫大多是因為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引起的,又稱為妊娠中毒症,其主要表現為由下肢擴散至全身的水腫、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發展至子癇,病人出現神誌不清,甚至抽搐,嚴重危害到母嬰的健康。

【病因】

西醫認為妊娠水腫的原因有以下幾種:①妊娠期下肢毛細血管壓力升高,濾過率增加,加上靜脈壓力升高,影響組織液回流,尤其站立或走路時間過長,可使水腫加重;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尤其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時,全身小動脈痙攣使毛細血管缺氧,血漿蛋白及液體進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③內分泌影響,使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使體內水鈉瀦留,也引起水腫;④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也就是血漿白蛋白下降,在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時,尤其勞動負荷量過大時,都容易出現水腫。

中醫學認為,妊娠水腫主要是由脾腎陽虛所致。病人素體陽虛,妊娠期間陰血聚以養胎,有礙腎陽溫化,脾陽健運,以致水濕不行,泛濫而為水腫,臨床多是由脾虛引起。孕婦脾胃素虛,或過食生冷,損傷脾陽而不能運化水濕,而致水濕停聚,留於四肢則肢腫,阻遏氣化則腹腫。

此外,多數孕婦在妊娠期間,性情憂鬱,常導致氣機不暢,加上胎兒的逐漸增大,更是阻礙了氣機的運行,從而影響的體液在體內的運行,遂致腫脹。臨床上常分為脾虛、腎虛、氣滯3種類型。

【辨證用膳】

1.脾虛型

(1)證候:孕婦脾氣素虛,或忽食生冷而內傷脾陽,脾虛運化失職,水濕不化,溢於肌膚四肢而成腫脹。

臨床上可見患者麵目四肢水腫,全身腫脹,膚色淡黃或蒼白,胸悶氣短,食欲不振,口淡無味,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舌質胖嫩,舌苔薄或薄膩,舌邊有齒痕,脈緩滑無力。

(2)選方

香術鯉魚湯

組成:炒白術15克,白茯苓20克,橘紅3克,香砂仁5克,大腹皮10克,生薑皮3克,鯉魚1條(約500克重),黃酒、蔥、細鹽、味精等各適量。

製法:將上述各藥裝入幹淨紗布袋內,紮口;剖殺鯉魚,去鱗、鰓、內髒、洗淨,切塊。將魚塊、藥袋置大沙鍋內,加清水,旺火煎沸,撇去浮沫,加細鹽、黃酒、蔥,改文火,再煨1小時,加味精,起鍋,去藥袋,留下魚及湯,即成。

用法:吃魚,飲湯,每日1劑,分3次服食,7日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補虛,化氣行水。

山藥扁豆糕

組成:鮮山藥500克,扁豆100克,大棗肉500克,陳皮絲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