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鑒賞

精品閱覽室

綜合評價

《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它與《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譽為“四大古典名劇”。其有如下藝術特色:

1.劇情曲折,結構巧妙合理。全劇安排了兩條線索來展開劇情:以張生、鶯鶯和紅娘與老夫人之間的矛盾衝突為主線,以張生、鶯鶯和紅娘三人之間的性格衝突為副線,二者相互交錯、製約,極富戲劇性,矛盾衝突環環相扣,使文章波瀾起伏。

2.手法多樣,人物個性鮮明。《西廂記》的人物並不多,但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十分豐滿。因為每一個人物既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征,性格又具有多重性,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角度的刻畫。首先,作者把人物放在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來展現其性格特點,如老夫人的賴婚、張生的犯傻、鶯鶯的作假、紅娘的潑辣等,從而使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結合,使人物形象生動起來。其次,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烘托人物個性。譬如《長亭送別》一折寫鶯鶯、張生離別之情,沒有就情寫情,而是把這種令人傷感的離情別緒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去加以渲染。

3.雅俗相濟,語言功底深厚。綜觀《西廂記》語言的藝術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學語言與白描性的白話口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形成了一種既文采斐然,又樸實淡雅的風格。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麵:一是善於化用唐詩、宋詞中的語言,翻出新意,拓寬意境,給人以新鮮之感。二是借助誇張、對比,刻畫人物心理。三是用比喻來形容“愁”,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可供欣賞的對象,饒有新意,獨具特色。四是語言尚俗,大量方言俗語入曲。如“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等。

形象分析

紅 娘

紅娘是一個充滿反叛精神的人。鶯鶯、張生的自由婚姻,在充斥著封建禮教的社會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紅娘作為一個老夫人派來“看守”小姐的丫頭,不僅不揭發,反而推波助瀾,是這場婚姻得以美滿的主要的牽線搭橋人。在這場叛逆的婚姻中,紅娘不畏被老夫人責打,幾次三番周旋於鶯鶯、張生之間,為他們安排月下聽琴、曉夜奔走、傳書遞簡等一係列行動,反映了她對這場戀情的支持以及對封建禮教的反叛。

在《西廂記》中,紅娘形象的塑造給人真實感。紅娘的熱心腸,也受到了時代背景的製約。如當張生提到跟鶯鶯的姻緣時,紅娘說:“姻緣非人力所為,天意爾。”這句話一方麵表現了最初紅娘對崔、張婚姻的成功不抱絕對的希望,因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要麵臨重重困難,說明紅娘是務實的。另一方麵,也透露了紅娘的宿命觀。這種觀念在封建社會占有統治地位,不僅紅娘有,哪怕是作者王實甫也不可能突破這一思想的禁錮。然而,正因為紅娘有這種想法,才使紅娘身上有了她那個時代的印記,才多了幾分真實感。

相關閱讀

飄逝的絕唱(節選)

□李存葆

自從袒露著赤裸裸的真實的亞當與夏娃,在我們居住的這顆星球上碰撞出第一縷美的彩虹後,人類就沸騰起一種原始衝動裏納含著的偉大的渴望。在人類曆史的進程中,曾有多少人乘著生命的一葉扁舟,駛向鼓蕩著大雷雨的愛河情海,不畏舟摧楫折的死生,遙望美麗如海市蜃樓般的彼岸,去進行著靈魂的探險。

王實甫筆下的崔鶯鶯、張君瑞就是這樣的探險者。

似乎上蒼早就為這對戀人心靈的約會作過精心的設計。隻要細讀《西廂記》的人,站在普救寺山門前,雙目微合,腦際中便不難幻化出唐貞元十七年杏月,那癡男怨女相識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