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會的實話實說
哲理小品
作者:葉延濱
“機會”這個詞,在這兩年已成了報紙雜誌上出現最頻繁和談論最多的詞了。本文不想對“機會”再作什麼新的闡述,而是把各家的“機會”找到一起,也就在這裏給你開一個實話實說的小型筆談會了。
“機會就是牌桌上的重新洗牌。上盤你輸了,拿了一手臭牌,還沒有關係。打牌,總是會拿臭牌的,但重要的是在拿臭牌時,不要臭了心情,而是等待出完這手牌,然後洗牌。洗牌就是機會,四人重新抓,就看誰抓住它了。”說這話的看來是個賭客,他的那個“機會”等於賭客們的“運氣”,也叫手氣。如果機會就是這樣的,那麼這個世界上最能抓住機會的人就是牌桌上的人了。
“機會是一隻在山林裏亂竄的精靈。人們像獵人一樣,在山林裏尋找它,但多數人隻看到過它的足跡,望到過它的影子,卻永遠與它失之交臂。隻有一個獵人,他跑累了,靠著大樹睡了一覺,一醒來,發現機會這小精靈也一頭撞昏在這棵大樹上了。”這是個老故事,但很多人說這就是“機會”的“正式版本”。也許你和我一樣,也曾收藏過這個版本。當我們鑽進被窩時,對自己說,明天有個好運氣;當我們一覺醒來,心裏說今天會有好事等著我吧……
“機會是在競選中你可以聽到的各種許諾。你可以為你的希望投下一票,但得你一票的人會不會實現你的希望——這個難題的名字就叫機會。”我和你都知道這是一個誤讀,但我和你都認為:機會等於不負責任的決策者無須兌現的許諾。這個定義雖是錯誤的,卻是常見的事實。
“機會是在上帝見我們之前,於艱難的人生旅途中和我們日夜相伴的牧師。”說這話的人是一個虔誠的教徒。我不是一個宗教信徒,但他給“機會”安排的職務我認為非常合適。
“機會是開給無能者的一張藥方,這藥方不能讓他們變得能幹,但會讓他們活得快樂而且充滿信心。”說這話的不是醫生,但我覺得他好像也給我開過這麼一張處方。
“機會是一個窮光蛋突然得到了一筆遺產!”我聽了這話後,認定我是一個窮光蛋。不過我堅信沒有哪位好心的親戚會為我準備好那遺產,所以我決定不考慮這個定義。
“機會是一份早已寫好的聘書,隻是你總是忘了去領取。”我知道在領取時,不光需要我的身份證,還要我的學位證書、職稱證書、論文、獲獎證書……所以我不知道這份聘書是“機會”,還是“陷阱”?
“機會是自以為天才的人沒有收到的彙單。他把已失去的時間折成金錢,又把金錢換算成社會對他的欠款,而償還欠款的彙款人的名字就是機會。”這話說得繞口,但真有這樣的人,你見過,我也見過,這種人言必稱“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人周圍的人對其評價,一般是兩個字:有病。
討論還在繼續,但我不得不退場了,因為我知道上述機會對我而言,已經夠多的了,下麵的機會還是讓給別人吧。
(選自《被封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