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決策機製
製度創新的具體實施在於基層,而創新決策取決於領導層。領導層本身的思維以及營造的環境氣氛(或文化),對創新具有巨大影響力。創新需要時間,並且往往會引起一定程度的阻礙和抵製,因為創新不僅僅是簡單地改變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它更是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層次變化。既然行為模式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就不可能通過命令來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新同樣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是一種對現狀經常持有懷疑態度的習慣,它絕對不會想當然地把過去行得通的做法用於現在的情況。因此,高校學生獎懲製度的創新,一方麵來自“現狀”的壓力,另一方麵來自領導層不斷探索和實驗的習慣,以及由領導層的示範效應而帶給所有人的敢於創新、樂於創新的氣氛,並創造條件使由領導層的示範效應而帶給所有人的敢於創新、樂於創新的氣氛,並創造條件使得人們調整因創新而發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變化。
領導層的決策還在於對創新結果的選擇。人們的創新結果可能很多,有的也許相互矛盾,在這些備選結果中哪些保留、哪些放棄,領導層必須作出決定。而一旦作出了決定,選擇的創新結果進入了製度範疇,那麼下麵的基礎組織就必須執行,盡管可能這種製度還存在某些不完善之處。
3.反饋機製。創新結果是否適應現狀和未來發展,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考察其適應性和減少隨意性。再次,強化程序規範,確立學生權益救濟渠道,建立學生申訴製度,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最後,對畢業生違紀處理中的特殊情況在不違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下,進行適當的變通處理。
4.加強學生獎懲工作的輔助性建設
在學生的獎懲工作中,相關群體和環境的寬容是實現效用的外在支撐。對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認可要與時俱進,深化對德智體作為學生能力構成的認知,不厚此薄彼,以全麵性的視角促動學生獎懲工作的完善。在這個過程中,要憑借媒介的作用(傳統媒體和新興網絡等)闡釋和監督獎懲工作的進行。學校要將廣播、電台、校園網作為學生獎懲工作的陣地,來實現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加強工作的專業性和權責製度的構建,實現獎與評的分離,懲罰與執行的一體,縮短學生獎懲工作目標實現的時空間隔。
結論
我們應當不斷健全教育理念,不斷豐富教育經驗與智慧,增強教育的敏感性與技巧性,堅持獎勵為主,處罰為輔,遵循原則,恪守規範,以追求集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精心組織最有利於學生成長的獎罰教育內容,並注重教育藝術,規範執行過程,才能使學生通過嚴慈相濟的愛心教育,認識得到提高,素質得到完善,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王英慧.高校對學生的獎懲應與教育相結合【J】.山西高等學 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7, (7).
[2] 陳桂蘭.論高校學生獎懲教育實施的原則及規範【J】.南京工 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