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交易網絡的另一特征就是形成了以一地區,一鄉鎮和幾個地區,多個鄉鎮為中心由從事同一種產品生產的企業,供應商,銷售商和其它相關產業企業,產業協會構成的產業集群。一般來講溫州的產業已輕工業為主,由皮鞋,服裝,電器,包裝印刷,打火機,眼鏡,紐扣,塑料製品,照明器具,文具等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製造業為主形成。這種以某種特定產業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因國際化的分工體係而不斷發展,並通過特定區域內同業企業間的相互學習和創新以及協助性競爭而成為一種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組織。
從結果來看,溫州民營企業的競爭力是以溫州商人為中心,形成了以人格化信賴關係為基礎的以空間性配置和地域因素為依據的社會交易網絡。
溫州地區社會構成的共同體交易網絡起到了對溫州商人和民營企業成長的曆史過程中產生對交易契約行為影響和製約的社會製度的功能。
2.地域共同體文化和溫州精神
溫州區域社會在曆史傳統的基礎上醞釀出了溫州商人的商業精神和民營企業家具有創新精神的特性。這種緣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溫州特有的地域文化促使溫州商人的形成,溫州地區這種以家族主義以及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經濟生活共同體是以非常強的紐帶意識為基礎。而且,組成這種經濟生活共同體的基礎是家族經營形態的民營企業,也可以說這種經濟生活共同體是溫州商人們繼承了先輩們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精神的產物。
溫州地區傳統以來的以有公共體特性的家族主義觀念,共同規範,相互信賴關係為基礎形成的地域連帶關係以及家長式的威權秩序體係和組織形態的文化特性,是溫州地區民營企業和溫州商人出現的基礎條件。
從結果來看,從曆史上延續而來的商業文化傳統和以溫州人相互信賴為基礎的人格化交易行為,以及這種關係中所形成的溫州商人交易網絡是為了應對中國現存經濟製度中包含有害於現代市場交易的巨大體製風險獲得經濟穩定發展的對策。而且溫州的這種商業傳統和民營企業組織在經濟製度改革特定的特定階段發揮了功效。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民營企業家和溫州商人以市場學習和革新創新為基礎,形成了一種有“自我強化”的自發的並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活動的內在要求。
Ⅴ.結論
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溫州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其具體的經濟數據上,而在於它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市場經濟,民本經濟的標本。正因為如此,以溫州商人和民營經濟為代表的“溫州模式”不僅是中國商業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生態圈中最具活力的經濟發展力量的代表。
對“溫州模式”最普遍的解釋是改革開放以後在市場機製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以民間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但事實上,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根源於溫州地區自古曆來的商業傳統和創業精神。因此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是溫州企業和溫州商人的曆史形成過程的一個結果。溫州模式也是以溫州商人為代表的溫州精神和溫州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
換言之,參考既存的研究大部分把“溫州模式”成功的決定性要素隻放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經濟因素上,而不是溫州特有的社會區域環境中長期形成的曆史文化因素。也意味著“溫州模式”是本地區的特有文化,溫州商人的商業傳統,創新精神和政府的政策支援以及市場機製相融合而產生的發展路徑,不是其它地方僅僅通過提供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就可以簡單複製的發展模式。因此,對溫州的研究采用曆史經驗歸納法追蹤溫州曆史發展過程和經驗中累積的經濟發展關係的路徑依賴性顯得尤為重要。從這點來看,為了研究地域經濟史采用能分析製度和經濟發展關係的“曆史製度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妥當性。同時本研究估計對分析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區域別中國特色的曆史背景下的適應性效率具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戴靜, 陳工孟 (2000) 溫州民營企業的製度分析, 經濟理論 與經濟管理, 第3期.
[2] 道格拉斯 諾斯 (1999)西方世界的興起, (北京: 華夏出版社)
[3] 李丁富(編) (2004) 創造奇跡的-溫州, (北京: 光明日報出 版社).
[4] 劉楓 (2003) 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曆程與啟示, 馬克思主義, 第5期.
[5] 羅衛東 (2004) 溫州模式: 馬格裏布、熱那亞抑或其他, 浙江 社會科學,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