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探索
作者:彭利華
【摘要】教無定法,但總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不論運用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徹啟發性原則,都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去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當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教學方法和學生良好的“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一定能達到預想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職高數學 教學方式 創新
一、職高數學目前現狀
當前,數學已經成為職高學科教學較為薄弱的一門學科,這其中既有職高新生文化基礎差的客觀原因,也有數學課教學難度相對較大的主觀因素。因此,如何解決職高學生數學基礎差的問題,全麵提高職高的數學教學質量,已成為擺在我們職高教學工作者麵前的一大難題。職高有必要從根本上轉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數學教師應從職業教育的目的出發,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尋找數學與學生實際、專業特點的結合點、生成點,提供合適的數學。可選擇數學,利於他們自主掌握必要的和有用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或知識體係循序漸進地學習來提高學生正在學習中的理解、轉換和遷移能力。
二、職高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管理方麵。目前職業教育的教學管理機製還不夠完善。數學教學從教學思想到教學目標,從教學大綱到教材,從教學要求到評價體係,基本上沿用了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學模式,或是隻對普通高中數學進行了簡單的壓縮。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如果還是實行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教學要求,甚至實行統一的考試,就顯得不夠科學合理了。
2、專業特點方麵。不同類型的專業,其課程機構各不相同。根據國教委要求,三年製職高文化課、專業課、實習課的課時比例,工農醫類一般為3:3:4,文科類一般為4:3:3,某些技能性較強的專業一般為:2.5:2.5:5。不同類型的專業對文化課的課時及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類型、同一課程結構的不同專業,對數學課開設要求也不同。
3、學生自身方麵。職高學生進校時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特別是從初中畢業進入職高學習後,由於沒有高考壓力,對數學知識為專業服務的理解不夠,學習上缺少壓力,數學成績急劇下降,他們喪失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出現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如此惡性循環,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將產生極大地阻礙。
三、職高數學創新方式探究
教無定法,但總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不論運用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徹啟發性原則,當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教學方法和學生良好的“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一定能達到預想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1、情境講授教學法,新授課的導入要遵循簡介化、科學化合藝術化原則,新授課的導入方式很多,如實例式導入、新舊知識類比導入、引趣式導入、設疑式導入等。
2、主動參與教學法,對於那些偏重於概念的教材章節,如《集合的概念》、《子集、全集、補集》、《交集、並集》、《不等式的性質》等,適合采用“主動參與教學法”組織教學。
3、專業教學教學法,為使數學能更好的與專業課聯係在一起,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學生就業服務的目的,就要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課堂以鞏固數學教材內容為目的,緊扣對應的知識點,貼近當前生活實際,編排一些趣味性、實用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