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2 / 2)

質疑是創新的開端,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提出新問題、發表新見解,對敢於提出新問題、發表新見解的學生給予表揚,即使學生由於知識、經驗不足,提出的想法、見解和設計方案是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也不應當輕易否定。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創設創新思維情境,設計開放性教學內容和問題,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各種疑問和猜想,積極主動展開思維。例如以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為例,要求學生繪製曲線,然後讓學生思考,是否正確構建了這個數學模型?對這個數學模型你能提出哪些問題?通過這類問題情境的創設,營造質疑環境,創設思維性質疑的過程。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創新的基本生理活動方式,有目的地訓練、培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對某一問題尋找答案。如在複習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麵一幅彎向右側一盆植物圖,並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造成此植株彎曲的原因是什麼?這種由結果探求原因的設問能逆向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可能馬上找出右側有光源照射這一條件。教師應啟發他們從不同角度展開聯想。經過思考有的學生設想花盆可能是左側朝下放置了一段時間。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散發性問題,這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呆板、僵化的有效途徑。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生物學科發展前沿的若幹熱點問題、難點問題,以種下學生未來創新的種子。

(五)加強生物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溫床。學生實驗是學生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加強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生物學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適當地調整實驗內容和形式或變換條件,讓學生重新設計。教師在指導實驗時,應常常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包括材料、藥品、器材的選擇和實驗步驟方法的設計,經審查後覺得可行的,都熱情提供幫助讓學生嚐試。學生也深刻體會到對同樣的問題,創新思維方法、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隻要自己的思路正確,方法對頭,都可以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佑強,張紹琪.中學生物教學百年回顧【J】.陝西:中學生物 教學,2002

[2] 黃福康.論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D】.江西師範大學.2004.9

[3] 李剛.高校生物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高教研究. 2006.4

[4] 王健.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研究【D】.北京:首都師範 大學.2006.5.

作者簡介:

何誌勇,軍事經濟學院襄樊分院訓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