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探索
作者:郭欣
【摘要】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做好音樂教學,有助於學生全麵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做好音樂教學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育 多元化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則是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我的做法是把音樂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的表現,以輔助教學,優化教學,延伸教學。
一、導入新穎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故事導入,繪畫導入等。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欲望才能“長盛不衰”。
二、情景教學
設計主題情境和主線,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創設主題情境還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激發其聯想,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學生的知識吸收率提高,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效率提高,從而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 達到培養自主審美的目的。學生往往對形象具體、形成新異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音樂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利用音樂課特有的韻味,使學生在進入教室時感覺好象進入了音樂世界。比如在《小青蛙找家》這一課中,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裏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善於表演
低中年級的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應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把音樂學習與遊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 遊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遊戲、舞蹈等結合起來進行表演,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 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完一首歌曲時,讓學生擔當相應的角色,可以是童話角色,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角色。這種即興表演不但能使學生更快、更獨立地記住歌詞,而且對音樂的情緒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四、音樂創編
音樂創編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例如,在高年級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根據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剛學到的知識進行大膽遷移,讓學生進行節奏、旋律設計,或者簡易詞曲創作。而在低年級的教學創編中,則是側重於模仿,如《什麼動物出來玩》一課,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表現出更多的小動物出來玩。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個個興趣盎然,連平時怕羞、膽小的學生也變得積極了。盡管課在學生的喜悅中劃上了句號,但學生的創作欲望還會在課後得到延伸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在沒有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得到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