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存在以上限製條件和困難,使人擔心公允價值的運用不但不能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反而會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合法工具,因此應該審慎使用。
二、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價值的必然性
衍生金融工具是原生性金融工具(如股票、債券等)的衍生物,它是一種通過預測股價、利率、彙率或某種指數等未來市場行情走勢,支付少量保證金,簽訂遠期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同。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質特征是金融合約,且大多數是待執行合約。曆史成本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價值具有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現在:一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加劇了對貨幣計量假設的衝擊。二是從決策有用性來看,曆史成本信息缺乏相關性。三是曆史成本的取得也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很多衍生金融工具無曆史成本可言。因此,以曆史成本來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已顯得無能為力。
而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價值存在必然性。一是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在財務報表上報告那些沒有初始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從而提供更加全麵完整的決策信息。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信息具有預測價值。三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信息具有及時性。四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信息具有真實性。通過初始確認和再確認,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的變化能及時地得到反映,從而能客觀真實地反映與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五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信息具有可核性。對於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工具,其公允價值計量結果完全具有可核性。對於那些缺乏活躍市場的金融工具,其公允價值計量結果仍具有可核性。因為,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比較成熟、可靠的計量模型已被開發出來,如期權定價模型等。這些技術均以市場條件作為構築的基礎,綜合地考慮了特定類型金融工具所隱含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采用這些技術定價,得出的結果具有可核實性。
三、我國應用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參與公允價值的國際研究
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成為各國會計改革的基本方向。目前全球已經有三十多個國家,已經要求或允許使用由國際會計準則--IASB開發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根據的價值,並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為更好地體現我國的經濟利益,爭取在國際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我國理論界應積極參與到公允價值的國際研究中來,以便在未來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製定中能更多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為我國公允價值的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如果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中出現來自中國的聲音,表明我國正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製定,對於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加強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組建專門的研究團體開展專題研究
“如果得到深入研究,公允價值很有可能成為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裏程碑。”但由於理論界對其認識尚存較多爭議,特別是其可靠性受到一些行業機構與人士的質疑,對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我國目前對公允價值的研究還比較落後,而實務界特別是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卻有著迫切要求,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組建專門的研究團體為此開展專題研究。如果我們隻是坐等國外研究成果出來後再一味照搬,則我國的公允價值研究將長久落後於國外,在準則趨同的過程中我們就將處於極為被動的地位。
(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
公允價值的良好應用,離不開信托責任製度的建設與完善。試想,如果會計人員不講誠信,隨意估計,信息的真實性如何保證?還如,資產評估師唯利是圖,不講誠信,亂評估、瞎評估,對信息使用者造成損失的後果由誰承擔呢?公允價值擴大應用的趨勢,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掌握公允價值的估計方法,把握好估計的內在尺度,不偏不倚,準確判斷。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離這些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但我們不能等待會計人員的素質都高了再采用公允價值,這是不現實的。從現在起,需要大力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與知識水平,同時也要大力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教育。財政部出台的《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十年規劃》,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國家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從沒有象今天這樣重視,這給社會各界作出了極好的表率。有理由相信各級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也會在財政部的號召下更加重視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從2008年開始,全國170多萬會計人員的培訓教育將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如何引導會計人員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是社會各界都需要考慮的事情。2007年財政部發起的全國會計人員知識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嚐試,這將對提高全國會計人員職業水平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