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與金融
作者:胡素明
【摘要】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醫院內部審計應由原來的財務審計向經濟責任、內部控製評價、對外投資、專項調查、經濟效益等審計領域擴展。采取的措施也有許多種,比如加大宣傳、進一步加強製度建設、提高內審人員素質、與外部審計結合等等。
【關鍵詞】醫院內部審計 內容措施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多次指出,審計的本質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係統”。內部審計應該成為審計“免疫係統”中的第一道防線。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發展,內部審計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特別是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要做的工作越來越多,對內部審計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全新的內部審計理念開始滲透,諸如“內部審計工作應作為一個控製係統,而不是一個檢查係統”、“內部審計要以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為主”,“內部審計要以事前、事中審計為主”,“內部審計要以體現中國特色為主”等等,這些全新的理念,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與此相適應,醫院內部審計的內容必須隨之更新,相關措施必須配套,才能更好地發揮醫院內部審計的作用。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在新的階段,各部門、各單位不僅要積極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更要拓展內部審計的內容,改進方式,由原來的財務收支審計,逐步向經濟責任、內部控製評價、對外投資、專項調查等審計領域擴展,把財務收支審計與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相結合,把事後審計與事前、事中審計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審計體係,不斷完善衛生係統內部審計工作。以下是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各位同行共商。
一、醫院內部審計的新內容
1、經濟責任審計
隨著衛生改革的發展,醫院經濟責任審計提向議程。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醫院或醫院內部部門經營者的直接或間接經濟責任進行綜合性審計,以保證醫院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分三個方麵進行:(1)是要在經濟責任確定前進行基礎審計,對醫院與經營者或醫院與部門的責、權、利的經濟責任關係,必須采取法律手段的契約形式以經濟合同加以確定,內部審計主要審查合同簽定的原則是否符合政策,是否維護了醫院的根本利益,合同條款是否符合合同法要求,並作出獨立的、客觀的評價。(2)是要在經濟責任過程中進行階段審計,審計被審計單位、部門及經濟業務負責人在管理執行經濟承包或其他合同中,是否認真履行了經濟責任,對其經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 進行監督評價。(3)是要在經濟責任終結時進行審計,對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經濟效益,是否履行了應有的經濟責任及兌現合同的方案,作出評價和鑒證。
2、單獨麵向醫院院長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強對領導幹部進行監督的重要措施,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既是對領導幹部實施監督的一種有效形式,又是一種嚴肅的執法行為,必須嚴格依法進行。開展醫院院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部門麵臨的一項全新的工作,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審計規範、審計組織形式、審計方式,技術手段和成果利用等方麵不斷探索,從離任審計、任中審計、專項審計三種類型入手,對院長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時要以對財政財務收支的賬目審查為主要手段;對重大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益性實施必要的審計調查;對該單位及本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鑒證並就其合規性和效益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評價。既要保證院長離職時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又應將醫院長期發展規劃、好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延續下去,保證醫院決策和政策的連續性。
3、內部會計控製評價
內部控製就是防範風險的內在積極性和能力,內部審計對內部控製評價其實是對內部控製能力的審計,在進行內部會計控製審計時,要站在全院的高度,對各個要素之間的關聯活動和相互作用的效果進行審計,從總體上對內部控製能力進行動態的係統的審計評價。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人員麵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內部控製中內部會計控製進行評價。對內部會計控製的評價,其實隻是評價內部會計控製製度的設計與執行情況,通過獨立於單位內部經營管理部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來檢查和評價內部快控製製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保持內部會計控製評價的客觀公正性。在具體評價時,一是要研究內部控製製度及各項內部會計控製措施的背景、具體內容、控製方法等,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對內部會計控製製度的描述;二是要將內部會計控製製度與理想模式進行比較,並結合單位內部環境,借以發現兩者的差異與薄弱環節;三是重要對內部會計控製製度中的缺陷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測查和分析缺陷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並提出改進措施、方法和相關操作方案;四是評價完成後要提出文字報告,說明內部會計控製製度及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補救措施、改進建議和方案、及進一步檢查的範圍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