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眼區和項部的風府、啞門等穴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撚轉和長時間的留針,以免傷及重要器官而產生嚴重的惡果。
灸法
灸法是靠灸火的熱力給人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和防病的目的。施灸的原料主要以艾為主,用幹燥的艾葉搗製後除去雜質,而成純淨細軟的艾絨,然後製成艾柱、艾卷等。常用的灸法有艾柱灸和艾卷灸。
①艾柱灸。將純淨的艾絨放在乎板上,用手搓捏成圓錐形的艾柱。常用的艾柱,或如蒼耳子,或如蓮子,或如半截橄欖等大小不一。施灸時每燃燒一個艾柱叫做“一壯”。灸的具體方法有。
②隔薑灸。將鮮薑切成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數個小孔,然後將薑放在應灸腧穴的部位或患處,再將艾柱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柱燃盡,再取一柱施灸,直至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
③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數個小孔(搗成蒜泥亦可),然後放在應灸的腧穴或患處,將艾柱放在上麵,點燃施灸。待燃盡,易柱再灸,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瘰癘(淋巴結核之類)、肺結核及瘡瘍初起等證。
④艾卷灸。使用艾條。取純淨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卷成直徑約1.5厘米的啊柱形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麵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或到中藥店購買現成的艾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多適於慢性病。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複地旋轉施灸,多用於較急的病證。
灸法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適用於一些慢性病的治療及保健。
⑤灸法的禁忌。對實熱證或陰虛發熱證,一般不適宜灸法治療。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推拿保健法
推拿又叫按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物理療法。它是運用手和手指的技巧,在自身或他人座膚、肌肉及軟組織上連續動作,用來治病的一種方法。對老年保健及老年人的某些慢性疾患,或久病而不慣服藥者,尤為適宜。推拿可調節經絡、促進氣血流動,使組織的營養改善,肌肉、關節功能恢複正常,以達到扶正祛邪、消除疼痛、強筋壯骨、增強體質的目的,人體髒腑陰陽氣血得到調整,陰平陽秘,則可益壽延年。
推拿的方法,有主動推拿和被動推拿之分。自我操作,即自己對自身進行推拿的保健方法,稱為主動推拿,亦叫自我按摩,主要用於保健方麵。他人操作,即醫師、按摩師對病人進行推拿的治療方法,稱為被動推拿,主要用於醫治疾病。
推拿的手法是複雜多樣的,大致有按、摩、推、拿、揉、捏、顫、打、運、搓、搖、撚、刮、拓、疊、點、壓、換、彈、分、合等多種。
適用於老年人的幾種常用方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按肌膚。
①拇指按:用大拇指按。適用於手或足等狹小的部位。
②四指按:用拇指外的其餘四個指頭按。適用於頸或肋部等部位。
③二指按:用拇指與另一指夾肌肉。適用於指或細軟肌肉處。
④手掌按:用整個手掌緊密按觸胸、腹、大腿等大麵積部位。
2.推法:即用手向外、向上或向前推擠肌肉的方法。
①平推:用一手或兩手緊貼皮膚向前推。適用於胸、腹腰部和四肢。
②刨推:用掌根向下或向前一進一退的推。適用於胸部和腿部。
③側推:用大拇指或其他四指向側麵推。適用於頭、頸部。
3.拍法:即用二、三、四指並起平麵地拍打肌膚的方法。可分為單手和雙手同時拍兩種方式。適用於肩、背、胸、腹和手臂彎、腿彎處。
4.點法:根據不同施治部位,用一指或兩指向應點部位的上、下、左、右或周圍點壓的方法。適用於周身各部。
5.壓法:即用手壓患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