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身體各係統、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相對減弱,胃腸消化能力下降,咀嚼能力下降尤為明顯,味覺減退,這就造成老年人食欲普遍低於青壯年。若再單獨進餐,在冷冷清清的環境下吃東西會覺得越吃越沒有滋味兒。
要知道,影響食欲的原因不僅在於食物的質量和烹調技術的好壞,還在於進餐時的氣氛。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心情愉快,氣氛輕鬆、和諧的狀態中進餐,粗茶淡飯也會吃得格外香甜,這對具有孤獨感的老年人尤為重要。
老年人自己或僅僅老兩口在餐桌上,冷冷清清地進餐很容易感到索然無趣,常常是隨便吃一些就放下了碗筷。
如果是兒女及孫兒、孫女們團團圍坐在一起,老幼同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對於老年人來說,這種全家人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進餐,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享受——天倫之樂。
在餐桌上子女們給老人夾菜雖然是件小事,卻溫暖了老年人的心,許多老人本來不大想吃的菜,兒女把它夾到自己的碗裏,老人心裏一高興,也就吃下去了,而且還覺得格外好吃。有些老年人平時喜吃鹹,子女在餐桌上一再耐心地勸阻,他心裏一高興,就會少吃鹽,並逐漸改變口重的習慣。
因此有人說,在餐桌上子女可以幫助老人做好自我保健。此外,子女與老人同桌進餐,還可以及時發現老人飲食上的異常變化,如食欲減退、偏食,或食欲增強、食量劇增等,這些常是一些疾病的重要信號,老人與子女共同進餐對及早發現疾病和及時治療很有益處。
因此,老年人忌單獨進餐。
老年人忌貪吃高蛋白食物
多年來,高蛋白膳食一直被奉為迅速減肥、保持健康的要素。而實際上,蛋白質過量較蛋白質缺乏,給我們帶來的難題更多。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細胞的基本物質,循環於血液並存在於其他體液之中。所有蛋白質均由許多較小的氨基酸分子聯結而成
構成蛋白質的多數氨基酸,可由機體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但其中8種(嬰幼兒為9種)必須由食物供給,因此稱之為必需氨基酸。食入過量蛋白質以後,多餘的氨基酸便被機體轉變為其他代謝產物,繼而經腎髒排出體外。需要排泄的氨基酸代謝產物越多,腎髒的負擔越重。顯而易見,濫食高蛋白可損害腎髒。實踐證明:腎髒功能減退作為自然衰老過程的一部分,往往與過量進食高蛋白有關。因此,老年人為了健康,不要貪吃高蛋白食物。
中年婦女不宜吃過量甜食
糖是普通的食物,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味道甜美,人們喜食。但現在人們食糖量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如甜飲料、甜點心、甜果品、甜調料等,也都成為人們日常的食品,因而帶來一種新的疾病“甜食綜合征”。
美國奧克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50歲左右的婦女吃甜食過多,會導致膽結石。
他們的調查表明,90%以上的膽結石患者,都是較為肥胖的中年婦女,且都有吃甜食的嗜好。
研究人員認為,過量的糖會增進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膽固醇積累,造成膽汁內膽固醇、膽汁酸和卵磷脂三項比例關係嚴重失調。
過量的糖還能自行轉化為脂肪,影響正常的食欲,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攝入,導致人體肥胖。
研究人員還指出:肥胖並不會使所有的人生成結石,但對中年婦女來說,它卻是招致膽結石的溫床。
因此,中年婦女要少吃甜食,以防止膽結石的發生。
多吃甜食還可促發乳腺癌。據研究,女性的乳房是一個能高度吸收胰島素的器官,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始終處於高水平狀態,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於是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期食糖過量,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因為糖屬於酸性食物,健康人體內環境總是維持弱堿性。如大量吃糖,體液堿度將變成中性或弱酸性,而促使細胞衰老,使人體環境適應能力差,頭發變黃變白。
大量吃糖,還會過多地消耗體內的鈣,造成骨骼脫鈣,導致骨質疏鬆和易發生骨折。還有觀察發現,很多家庭主婦及女職員,由於喜愛甜食往往會出現精神不振、體力不足的現象。甜食過多,還會刺激胃液分泌,日久損害胃黏膜,誘發胃炎和胃潰瘍。
甜食過多,能發生肥胖,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膽結石、痛風、腎病。因此,中年婦女不宜多吃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