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40歲以上的人以不吃或少吃鵪鶉蛋為好。尤其是老年胖人,更應當慎食。
老年人忌過多食用酸性食物
魚肉屬於酸性食物,適量吃魚,對身體健康有益,對健腦也有幫助,但是,過多吃魚則不好。因魚肉吃多了,也就是偏酸性食物多了,可形成酸性體質,會使大腦疲倦,記憶力下降。人體在正常狀態下,血液呈弱堿性。血液中不論酸性物質過多還是堿性物質過多,都會引起身體不適。人每天都在大量食用酸性食物,如主食米和麵,就屬於酸性食物;副食中的肉類、龜類、貝類、蝦、雞蛋、花生、紫菜,還有啤酒、白糖都屬於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吃多了,導致血液酸性化就稱“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的人常有一種疲倦感,開始時有慢性症狀,如手腳發涼,容易感冒,皮膚脆弱,傷口不易愈合等。酸性體質是嚴重狀態時,就會直接影響腦和神經的功能,引起記憶力減退,思維力下降,神經衰弱。
所以,人在每天吃大量酸性食物的同時,還要做到吃一定量的堿性食物。堿性食物在日常飲食中也很多,如蔬菜、水果、豆類、海藻、茶、咖啡、牛奶都屬於堿性食物。因此,在飲食中要注意酸堿食物搭配才利於健康。
老年人忌“小酒”不斷
通常有人總認為老年人經常喝些酒,可以暢通血氣,消除疲乏,取暖禦寒,舒筋活血,強腰健骨。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老年人經常飲酒,即使小量飲酒,也是弊多於利,經常飲烈性酒會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起充血,易患食道炎、胃炎和胃潰瘍。
經醫學研究證明:消化道癌症的發病率,嗜酒者比不飲酒者高12倍以上。以肝癌為例,因為酒精對肝髒的損害特別大,90%~95%的酒精都是通過肝髒代謝,所以,肝細胞經常受到破壞,久之失去解毒能力,易患肝炎,重則發生肝癌。長期嗜酒還會使心髒發生脂肪變性,降低心髒的彈性和收縮力,影響其正常機能。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血壓高時飲酒,有導致“酒後腦溢血”的危險。長期飲酒的人會導致體內D族維生素的缺乏,如維生素B1缺乏症。
經抽驗飲酒者的血液發現,血液中酒精濃度升高,維生素B1的含量則下降,如果不再飲酒,則到第3天維生素B1的含量才可恢複到正常水平。所以,飲酒後應補充維生素B1。再者經常飲酒會加重對肝髒的損害,肝糖元在肝內形成,並促使周圍的組織中的脂肪進入肝髒,使肝中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權衡利弊,老年人常飲酒對身體不利反而是有害。
辣椒不宜多吃
辣椒既是蔬菜,又是調味品,營養價值很高。適當吃一些,對促進身體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很有益處。它能幫助消化液的分泌,又能健胃益脾,防治夜盲症、壞血病等,還有祛風、行血、散寒、解鬱、導滯的功效。
但不宜過量食用,因為辣椒中含有的豐富揮發油——辣椒素,能刺激口腔、食道、胃腸、肛門等消化黏膜充血、水腫、分泌過盛、蠕動增加,甚至還能引起局部痙攣。長期刺激會使消化道黏膜形成炎症。因此,吃辣椒要適量,切忌暴食,尤其是胃腸炎、潰瘍、痔瘡、肛裂、肛瘺或肺結核、高血壓等疾病患者,更應少食或不食。
堿性食物最益壽
食物的酸堿性是根據食物進入人體後所生成的最終代謝物的酸堿性而定的。如糖、蛋黃、魚和肉等是酸性食物;水果、蔬菜、海帶和紫菜等是堿性食物。嬰幼兒、青少年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對酸堿平衡的調節能力也較強,適當進食一些酸性食物是必要的;但體弱者,老年人身體各髒器生理功能逐漸衰退,體內對酸堿平衡的調節能力也會有所下降,故平日進食應以堿性食物為主,也有人調查分析了很多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發現絕大多數都是以堿性食物為主,因此現在人們一致公認堿性食物是保證健康長壽之佳品。
老年人不宜過多吃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食物是指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一般說來,蛋白質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無害的,但如果過量食用蛋白質,對老年人卻有損健康。
這主要是因為蛋白質飲食可以增加人體內鈣的排泄量,尤其是鈣攝入不足的老年人,因鈣排泄量增加,非常容易引起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病人隻要是輕微活動,就會感到腰背痛。此外,老年人腎功能在逐漸減退,當蛋白質攝入過多時,腎髒負擔過重,會導致腎功能不全。因此,老年人以每天攝入50克左右的蛋白質為宜,不宜過多吃高蛋白食物。
老人不宜單獨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