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我的抗癌體會:生活處處皆治療(2)(2 / 2)

一切都是過程,一切都是經曆,一切都是風景,一切都是體驗與心境。人生匆匆,我們來到人世就是體驗什麼叫饑飽冷暖,什麼是春夏秋冬,什麼是喜怒哀樂,什麼叫愛恨情仇,什麼叫成敗榮辱。在人世的遊樂場裏,遊戲項目都一一經曆了、體驗了、認真玩過了,便沒有辜負這來之不易的門票。這一切經曆、過程以及體驗構成了豐滿厚實的一生。除此之外,我們什麼也得不到。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所以,佛陀告誡我們,要放下。所以,佛陀告誡我們,要活在當下。

你還在為曾經失去的財富、地位、愛情、親人、健康而一蹶不振從而白白浪費了大好的當下嗎?要知道“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回不去的曾經”。與其將來後悔不如從今天開始好好珍惜,別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更何況,你沒失去什麼,因為你從來都不曾真正擁有過。一切,都是過程;一切,都是來了又去;一切,都是體驗和心境。用“每一天都是賺來的”的心態,用“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的方式來過好每一天,無愧於活著的每一天。

(五)人生不設限

他生於澳大利亞,天生沒有四肢(隻有左腳掌及相連的兩個趾頭,他自己戲稱為小雞腿),但他勇於麵對自己的殘障,用智慧、樂觀與勇氣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他身體處處受限,但他從不為自己設限。誰說沒有四肢不能遊泳?誰說沒有四肢不能踢球?誰說沒有四肢不能衝浪?誰說沒有四肢不能上學讀書考大學?誰說沒有四肢沒人愛?誰說沒有四肢不能結婚生子?是的,他會遊泳、踢球、衝浪;他上學讀書,考上了大學,取得了財會專業的畢業證書;他“抱”得美人歸,娶妻生子……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那好得不像話的人生”。他不僅做到了四肢健全的人能做到的事情,而且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近年來巡回世界演講,用自己的經曆激勵了千百萬的人們。

他就是尼克·胡哲(NickVujicic),一個令我敬佩的男子漢。

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我自己內心渴望學文科,尤其是中文。由於種種原因,我最後上了理科,學了生物。在大學裏,我一度非常消沉。愛好與專業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前途的渺茫……我走不出來。其實,我有很多課外的時間可以學習我想學的東西(我在上課時間也不怎麼學習的,第一學期兩門掛科,班級倒數第二)。然而,我這人性格極端。覺得學什麼就要專心學什麼。一方麵學生物,一方麵學中文,我怎麼可能學得過一門心思學中文的學生呢?既然無法轉係,無法集中精力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那就幹脆不學。在大學裏,我圖書館基本不去,除了非看不可的專業書,其餘的書不看。我自己為自己設限,寸步難行。“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隻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