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賞菊,飲菊花酒給佳節增添了不少情趣。菊花除了具有觀賞價值之外,服之還能除疾去病。漢武帝執政時宮廷中每逢重陽必飲菊花酒。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載:古時河南酈縣的甘穀村莊,山上遍生大菊花。菊花落英在山泉小溪,使水充滿了菊花的清香,穀中居住的30多戶人家由於飲用菊花水,成了“長壽穀”。長壽者一百二三十歲,中壽者百餘歲,下壽者也七八十歲。這與菊花的延年益壽之功有內在的關係。
菊花藥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熱、養肝明日、消炎解毒之功。菊花裏含有菊苷、腺嘌呤、膽堿、氨基酸、黃酮等,對很多化膿性球菌、大腸杆菌有抑菌作用。最近又發現菊花有擴張血管的功能,不僅可以降血壓,而且對冠心病也有一定療效。另外菊花也可以食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其苗可蔬,葉可啜,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漢·劉歆《西京雜記》但:“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蜀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謂菊花酒”。因此,重陽佳節,賞菊花飲菊花酒,不僅妙趣橫生,還有保健作用。
重陽這天,人們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糕”和“高”同音,吃糕是取“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意。魏晉時已有吃花糕的風尚,唐代時已非常盛行。《唐六典》已有“九日麻葛糕”的記載。到了宋代,重陽糕的款式花樣已很別有情趣。北宋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記載:“前一二日,各以粉麵蒸糕遺送,上插剪采小旗,摻丁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鬆子肉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稱‘蠻獅’”。南宋時的《武林舊事》中載:“各以糕為饋,以糖肉秫麵雜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采旗。又作蠻王獅子於上,又糜栗為屑,合以蜂蜜,印花脫餅,以為果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花糕也迥異有別。有的地方重陽花糕高達九層,上麵配有兩隻小羊,寓意“重陽”。有的地方為五層,用以五色。在重陽這天,許多地區民間還有給出嫁女兒送花糕的習俗。有的地方重陽時要接女兒回娘家,全家歡聚品嚐重陽花糕,以示團圓。所以重陽這天也命名為“女兒節”。現在農村中還流傳有“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隻因女想娘”的歌謠。
青楓葉赤天雨霜
——霜降話食療
節令特點
霜降在每年陽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含義為天氣漸冷、開始降霜。
這時候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寒冷。逐漸有白霜出現。一天中溫差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急劇下降。
天人合一
霜降是秋季的最晚一個節氣,此時陰氣更甚於前,植物開始散落。當此之時,切忌受寒,晨起宜較前月稍微晚為宜,以避免霜冷寒氣。
體內有痰飲宿疾的人,每到這一季節容易發作,而預防辦法,除謹避虛邪賊風外,還應注意飲食起居,無恣醉飽,無恣生冷。時值霜降,人體脾氣已敗落,肺金當旺,飲食五味以減少味苦食物,適當增加酸、甘食物為宜,酸甘化陰可益肝腎,而甘味入脾,可以增強後天脾胃之本。
滋補原則
中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藏生成篇》中說明:“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很多慢性呼吸係統疾病通常從秋季開始複發或逐漸加重,《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以五髒之病,五味和四時之間的相互相克關係,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觀點。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滋補食譜
油炸脆皮雞
[材料]
嫩光雞1隻,蔥段、薑塊25克,紹酒30克,醬油55克,花椒鹽20克,香麻油20克,熟清油1千克(實耗100克),香菜30克。
[做法]
光雞清洗幹淨,在背部從尾至頭頸部切開,然後麵向下攤平,用刀麵將雞肉拍碎,肉厚處用刀尖戳幾刀。鍋放在中火上,放適量清水燒沸,將雞麵向下放入水鍋裏,加醬油、紹酒、蔥段、薑片燒15分鍾,至雞皮呈紅色時撈出。
去除雞身水分,放入沸油鍋裏,炸至雞皮色澤鮮豔時,倒出瀝去油,加上香麻油,切成指條塊,按雞原形整齊地裝入盤裏,盤邊放上香菜,隨帶花椒鹽蘸食即可。
[特點]
雞皮香脆,皮色黃亮,肉質鮮嫩。
鰳魚肉丸湯
[材料]
鹹鰳魚(中段)200克,豬肉糜400克,蔥薑末12克,紹酒27克,精製鹽3克,味精25克,肉湯600克,香菜段15克。
[做法]
鹹鰳魚清理後(保留魚子),洗幹淨剁成小塊;豬肉糜加紹酒(15克)、鹽、蔥薑末、水適量,攪拌均勻具有黏性。
鍋置大火上,倒入肉湯、鰳魚塊、紹酒燒沸一會兒,將肉餡擠成丸子,放進湯裏煮熟。盛入大湯碗裏,撒上香菜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