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種類豐富,由於產地不同可將其分為河蟹、江蟹、湖蟹、海蟹等。我國著名的產蟹區有多處:河北白洋澱的勝芳鎮。“勝芳蟹”以個大豐滿、肉質肥美而著稱。江蘇陽澄湖的清水大閘蟹體大肉厚,黃多油豐,金爪青背,黃毛白肚,在香港、日本享有盛譽。吳江汾湖的紫須蟹,山東微山湖、遼寧盤錦、浙江嘉興所產的螃蟹也都是河蟹中的上品。
通常海蟹比河蟹個大。在海蟹中,除了常見的梭子蟹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螃蟹,例如有一種能夠隨著太陽、月亮運轉,變化自身顏色的螃蟹,黎明時顏色最深,太陽落山後顏色逐漸變淺,這種海蟹的出沒與潮汐變化有一定關聯,漲潮時便鑽在洞裏藏起來,等潮水一退又馬上出來覓食,這就是有名的招潮蟹,或稱“望潮蟹”。招潮蟹的大螯與其他蟹有所不同。雄蟹在頭的一側長著一隻比自己身體還大的螯,橫在頭的前方好像在拉提琴,故有“提琴蟹”的美名。在印度洋、太平洋熱帶地區生長著一種“食椰蟹”,常常爬到椰樹上用兩隻強有力的螯把椰子殼剝開,把椰肉吃個淨光。“食椰蟹”個頭很大,腹部長滿了油脂,一隻大的食椰蟹可獲得肉1000克左右,是當地居民喜愛的一種美味佳肴。
蟹肉盡管美,但其性寒,因此在食蟹時必須佐以薑醋蘸食。薑性溫,有散寒之功。因為薑與醋同用,不僅調味去腥,還有殺滅細菌或微生物的作用。平常患有脾胃寒弱腹痛的人或感受時症、中氣虛寒、痰咳便溏時最好暫時不宜食用,以免影響病情。螃蟹還可以引起異體蛋白過敏反應,因而,皮膚過敏者或患有癤瘡癰腫時應忌食。螃蟹身上多存在一些細菌或微生物,食用時加熱不夠會引起後患,所以一定要蒸透煮熟再吃,更不要吃生蟹。螃蟹含豐富蛋白質,易被細菌分解產生毒素,食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故在挑選河蟹時要選活蟹,特別以體大、螯足剛健、翻身活躍者為最好。螃蟹買回來後要反複洗淨,放在清水內,略加一點食鹽讓螃蟹吐沫清洗腸道。換三四次水後才能上鍋蒸製。隔夜的剩螃蟹食用前也應再次徹底蒸透後食用。
古時民間有“螃蟹柿子不同食”的說法,曆代中藥書籍也有論述。這是由於柿子等水果內含有較多的鞣酸,與鈣質結合產生一種不容易消化並且對胃腸有刺激性的物質,可引起胃痛、腹瀉、嘔吐等不良現象。食蟹後口手通常留有餘腥,可在手中灑上少許白酒滌擦,其腥可去。
螃蟹肉、蟹爪、蟹殼都可以入藥。蟹肉有清熱、散血作用,並能治療筋骨損傷、燙傷等;蟹爪有破血、消積、墜胎之功;蟹殼也有治療瘀血、脅痛、乳癰及蜂蜇傷的作用。
露濃風硬欲成寒
——寒露話食療
節令特點
寒露在每年陽曆10月8日或9日。寒露時節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此時氣溫非常低,氣候從涼爽逐漸轉寒冷,早晚溫差更為顯著。
天人合一
寒露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轉寒,小兒、老人特別要隨時留意,免受風寒。但又要注意適當“秋凍”,就是中國傳統保養法之“薄衣法”。“薄衣法”即在氣候開始轉涼時,用慢慢增加衣服來逐漸鍛煉機體抗寒能力的一種很有效方法。它使人體的毛孔處於關閉狀態,抗寒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這
對體弱者預防感冒特別有益。當然,“薄衣法”並非要求人去挨凍,其要求是以穿衣不出汗為標準,隨氣溫的高低和運動的強度,迅速更換衣服,避免汗孔張開,而導致風邪寒氣入內。
由於天氣漸漸寒冷,人體血管也逐漸收縮收斂,故此時應注意心血管病,諸如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等的複發。
滋補原則
營養學家指出,食物要多樣化,才能供給人體全麵的營養。各類食物所含營養不同,如穀類,主要供給熱量和維生素B-1;豆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等。
秋季更應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欲下降而導致的營養缺乏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含纖維的食物。
秋季的飲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超量。
進食時,應細嚼慢咽,這樣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發揮纖維食物保持腸道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潤燥,達到防治秋季咽喉幹燥、腸燥便秘等不良反應的效果。
滋補食譜
火腿冬瓜湯
[材料]
冬瓜1千克,熟火腿30克,精製鹽5克,味精3克,熟豬油18克,肉湯800克。
[做法]
將冬瓜清洗幹淨,切成厚方塊,倒入肉骨湯、鹽,燒至變色時,放入熟火腿片,再燒片刻,倒入熟豬油,盛出裝大湯碗裏即可。
[特點]
冬瓜酥而不爛,湯鮮味美,有濃鬱的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