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夏季篇(7)(1 / 3)

[功效]

此粥滋陰養血、降火寧心、補心清肺。可用於口瘡、失眠、神經衰弱、小兒淋巴腺結核、虛火上升之牙疼、咽痛等病症。

[注意]

蠔豉可替換生蠔。

紅棗牛筋湯

[材料]

牛筋50克,大棗10枚。

[做法]

幹牛筋泡發後切段,大棗去核,在一起同燉熟爛。

[功效]

補氣養血。

玫瑰花茶

[材料]

玫瑰花瓣10克。

[做法]

將玫瑰花瓣放進茶杯內,衝入開水,加蓋,片刻,即可。

[功效]

此茶理氣止痛、舒肝等。適用肝氣鬱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等患者。

扶衰仙鳳酒

[材料]

母雞1隻,大棗200克,生薑25克,白酒2500毫升。

[做法]

將雞清洗幹淨,切成數小塊;將生薑切薄片;大棗開裂去核。然後將雞、薑、棗放入瓦鍋內,將白酒全部倒入,用泥密封壇口。另用一大鐵鍋,倒入適量的水,將藥壇放入鍋中,蓋上鍋蓋。置火上,先用旺火煮沸,後用小火煮約2小時,即取出藥液,放涼水中拔出火毒,藥酒即可使用。

[功效]

補虛、健身、益壽。主治勞傷虛損、瘦弱無力、女子赤白帶下等症。

[注意]

口服。每次用時,將雞、薑、棗和酒,一同食之。每日早晚各服1次。

扁豆紅棗湯

[材料]白扁豆30克,紅棗20個,冰糖適量。

[製法]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豆熟後加冰糖調味。

[用法]飲湯吃豆、棗,1天1次。

[功效]健脾抗癌。主治脾虛型子宮內膜癌。

冬瓜籽茶

[材料]冬瓜籽、冰糖各30克。

[製法]將冬瓜籽搗爛,加入冰糖,用沸水300毫升衝開。

[用法]1天1次,7天1個療程。

[功效]清熱利濕。主治濕熱型子宮內膜癌。

山藥奶糊

[材料]山藥、羊奶各適量。

[製法]山藥研末,羊奶煮沸,調入山藥末,再煮二三沸。

[用法]每次服2~3湯匙,每日2次。

[功效]溫潤補虛。

[宜忌]適用於口渴、反胃、腰膝腿軟等症。

黃瓜肉片

[材料]黃瓜250克,瘦豬肉50克,素油50毫升,芡粉5克,鹽5克,蔥、薑、味精各適量。

[製法]黃瓜去皮切成薄片;肉洗淨,切成薄片;蔥切段,薑切片待用。將炒勺置武火上加油燒熱,肉用芡粉拌勻放入鍋內,炒變色,加入黃瓜、調料,熟透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

[宜忌]適用於小便不利、四肢浮腫、高血壓、黃疸等症。

節令美食

“冬至餛飩夏至麵”。北京人每到夏至就特別喜歡吃冷麵。《帝京歲時紀勝》上說:“京師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麵,即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爽口適宜,天下無比。”諺語中也有“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伏日吃冷麵的習俗,大概源於上古時候的“伏日祭祀”活動。古書籍中有“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之說。炎帝指的是傳說中的太陽神,祝融即火神。太陽可以給人們帶來光和熱,使萬物生長,人們得以豐衣足食。因此古時候人們有伏日祭祀活動。

伏日吃冷麵,在魏晉時便已成民俗。《魏氏春秋》上已有“伏日食湯餅”的記載。《荊楚歲時記》中也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湯餅指的是用水煮食的麵製品。唐代,冷淘麵已是宮廷和民間的夏令必食之品。《唐六典》中記載有“太宮令夏供槐葉冷淘”。在朝會上文武官員要供應冷淘麵。槐葉冷淘是用鮮嫩的槐葉取汁,用以合麵做成碧綠的麵條。槐葉有除“霍亂煩悶,腸風痔疾”之功用,是當時夏令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

杜甫在《槐葉冷淘》詩中讚道:“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麵來市近,汁滓宛相敷。入鼎資過煮,加餐愁欲無。……碧鮮俱上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生動地描繪了當時人們對冷淘麵的喜愛。明清時候,過水麵品種花樣逐漸繁多起來。《北京風俗雜詠》中有“……簾棍韭邊隨所擇,一窩絲妙最宜人。不似此間花夜著,十字炊成愁病發。”“簾子棍”、“韭菜邊”、“一窩絲”都是麵條的品種。另有蝴蝶麵、水滑麵、餄鉻、拔魚等多種品種。除麵條外,部分地區還有削麵為片,洗水為筋,以及先把麵攤成薄餅,後疊起來切絲,加佐料拌食的吃法。現在西安的素饈“釀皮子”仍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烹製特點。

目前,我國各地的麵條品種已達數百種之多,風味各異。許多國外旅遊者對我國的麵條也頗感興趣。美國一位旅行團經理,曾因為沒能吃上中國的炸醬麵深表遺憾。

蒸炒藜炊黍餉東

——小暑話食療

節令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