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電視新聞的真實原則表現(2 / 2)

(二)技術的發展,使電視畫麵的可信度減弱。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真實是每個記者當然包括電視記者必須遵循的原則。但在一些利益的驅使下,如金錢的承諾、評獎的誘惑……一些電視記者也借助日益發達的電視技術,炮製假圖像、假新聞。2007年7月8日,北京電視台《透明度》欄目播出的《紙做的包子》報道被證實為虛假新聞,令人震驚,令人憤怒。6月初,北京電視台臨時記者訾北佳在《透明度》欄目組選題會上提出,曾接到過群眾電話反映“包子有摻碎紙”的問題,引起欄目製片人的興趣,遂被確定為報道專題。此後訾北佳先後在北京四環路一帶進行調查。十幾天裏,他每天早晨都買包子吃,從西四環到東四環,走訪了許多賣包子的場所,每到一處,就購買一元錢的包子,但始終沒有發現包子的質量問題。由於選題已上報,壓力很大,加之剛到北京電視台,既想出名,又想掙錢,而他本人調查的結果令其十分失望。期間,欄目主編以時限為由,催促其抓緊拍攝專題節目。於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陽區太陽宮鄉十字口村13號院,並以為民工購買早點的名義,要求來自陝西省華陰市的衛全峰、趙曉彥、趙江波、楊春玲等人為其製作包子。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攜帶秘密拍攝設備,邀請其朋友、無業人員張沄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陽區康家溝市場購買了肉餡、麵粉等物後前往13號院,要求衛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攝過程中,訾北佳要求衛全峰等人將其撿來的紙箱經水浸泡剁碎摻入肉餡中,製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隨機找到一名農民工,授意其編造了有關“肉和紙比例關係”的謊話,並編造使用火堿的台詞,以增加視覺、聽覺效果。

電視技術的發達,電視表現手法的日益豐富,隻能用於創作更好的電視節目,而不能違反真實性原則,用於造假製假,模糊真實與想象的界限,破壞電視新聞畫麵的真實性。電視新聞之“真”不容利用高科技技術所作的任何造假的站汙。

三、電視新聞音響的真實性?

電視新聞中的音響包括同期聲、采訪聲、音樂等,它們也是電視新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響的成功運用,可以營造觀眾麵對麵交流的親切感,從而提高觀眾對於新聞傳播的參與性。

如浙江電視台、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大型電視現場直播節目《錢塘江潮》,多次采用現場轉播的大段大段的氣勢磅礴的潮聲,與氣勢恢宏的湧潮畫麵相呼應,十分具有衝擊力。如果不用這些現場音響,而是節目從頭到尾“灌”上主持人的解說詞,節目的真實性、現場感和感染力都要大打折扣。又如,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過程在電視上播出,世界各地的電視觀眾無不為之震動。宇宙飛船聳立、待發、發射、觀者歡呼,突如其來一聲爆炸過後碎片墜落。觀看者(包括宇航員的親友和學生)刹那間不知所措,目瞪口呆,失聲痛哭。短短的4分4秒的電視新聞中,歡呼聲、爆炸聲、哭泣聲,連續出現,使每個電視機前的觀眾的情感和心理無不為之牽引,這樣的真實的完整的音響,是任何美妙和細致的文字都無法代替的,它能傳遞給受眾更多真實的新聞信息。 電視新聞貴在聲畫同步,真實的音響也是它優於報紙新聞的特長所在。追求真實的音響效果,也是電視新聞記者捕捉新聞的要求之一,因為真實的音響也是真實和重要的新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