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教學管理中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衝突與出路(1 / 2)

高校教學管理中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衝突與出路

高教研究

作者:馬靜

【摘要】由於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威的來源、職責不盡相同,使得兩者在運行過程中勢必會產生矛盾和衝突。而當前在我國大學的管理中,兩者的矛盾主要體現在行政權力膨脹導致的學術權威弱化和邊緣化,進而阻礙了大學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行政權力 學術權力 矛盾 協調對策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威的衝突與現狀

目前,在全國的眾多高等院校中,各種以數字指標為核心的考核體係已經成為行政部門管理的重要基礎。這種考核與每一個人的利益“掛鉤”。這些量化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在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多少文章;出版過多少著作;獲得多少、什麼級別的學術獎;承擔了多少、什麼級別的研究項目等等。繁重的科研任務使老師不能真正備好課,量化的教學工作量導致老師對教學隻能疲於奔命,導致知識常常是“進了教材、進了課堂,卻進不了學生頭腦”。而社會對人才的實用性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教學隻能使學生畢業後失業率增大。這樣簡單的量化監控在教學管理中是不可取的。教學管理者不能套用不合理的指標體係。各高校麵對教育部的本科教育評估檢查,管理者要客觀實際的製定教學評價的指標體係,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用。否則這種教學評估會給高等教育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麵影響失去了它原有的監控意義。采用統一的標準隻能造就“被格式化的大學、被格式化的學生”,而理想的高等教育好比“良好生態”,它要百花齊放,要培養各類人才,因此教學評價的指標體係一定經過多次實證研究。

大學的教學、科研不能追求過度的量化管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教師的心理具有求知進取,善於思考,喜歡說服,逆反壓服的特點;他們不僅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領導的尊重。如果忽略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點,過多強調行政管理,勢必會使教師產生逆反心理或行為。這種反抗行為即使不表現出來而埋於心底,也會產生情緒上的不安而導致工作的消極。有些教學管理者不遵循教學規律,一味追求數字指標,教師的利益直接與學校製定的量化指標掛鉤,導致了廣大一線教師忙於應付完成所謂的工作量,不能踏下心來搞教學、做學問,使教學質量下降。如今大學的教學過程已經被過度幹涉,都是程序化了,教師為了湊足課時,為了符合教學程序,老師很多精力被耽誤,無效備課量大增。學術泡沫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過度量化考核的反麵實例。行政型教學管理隻能維持規範化條件下的常規運行,麵對外界環境和管理係統要素的變化而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的適應性比較差,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協調和控製。

二、高校教學管理中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和諧發展的出路----轉變教學管理思維方式

1、教學管理部門要有創新意識,變問題管理為過程管理

教務管理部門是負責教學運行、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監控與現代教育技術推廣應用的職能部門。長期以來,學校被人們認為是“管學生”的地方,而現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改變居高臨下的行政管理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管理。強調師生關係的平等化、工作高效化、服務細致化、指導具體化。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教務管理者要拓寬信息反饋渠道,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調動師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改變師生在教學管理中的被動從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