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順應四季變化進行自我保健 (1)(2 / 3)

現在,氣候對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研究發現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對氣候變化的感受性升高。在高氣壓控製下的氣候條件裏,特別在冬季寒潮天氣裏,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最多。這主要是寒冷刺激,使人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心肌需要的指數(心率與血壓的乘積)相應增高,加之患者本身的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現象加重,所以到了冬初,心肌梗死發病者特別多。

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慢性肺部疾病者,在秋末冬初季節氣候突變時,容易使舊病複發或加重。這是因為寒冷會降低人體呼吸道的抵抗力,破壞其防疫功能。由於全身受涼、呼吸道溫度降低、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流量減少,加之寒冷使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異物的功能減弱,因而易引起感染或使原有的疾病複發及加重。

關節炎病人對氣候的變化更加敏感。人體各個關節雖然對氣候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是這種適應能力由於年齡和健康狀況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若病人關節的功能已遭到破壞,每當風雨到來之前,常常會出現疼痛。研究發現,關節疼痛的誘發並不是個別氣象因素的作用,而是氣象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影響最顯著的是氣壓和溫度的變化。如果氣壓低、溫差大,則多數病人的症狀會明顯加重。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也具有季節性複發的特征。潰瘍並發症常因天氣驟變而誘發。病變部位雖在胃及十二指腸,但致病原因往往與神經係統的功能有關。當大腦皮質和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因驟冷、雨淋、氣壓變化而失調時,就可引起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壁緊張性收縮及蠕動增強、局部血管痙攣、胃黏膜營養障礙,從而使潰瘍加重。醫學研究人員分析了345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並發出血或穿孔的病例,發現天氣變化越突然越急驟,所引起的生理、病理反應也越大,主要表現是胃酸分泌和黏膜的改變。

氣候變化與癌症也有一定的關聯。美國科學家克拉斯諾指出:“子宮頸癌及肺癌的發生與較高的氣溫有關,而消化係統的惡性腫瘤往往是在較冷氣候下頻頻發生。”英國研究人員在對大不列顛、瑞典和挪威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進行研究後發現,惡性腫瘤往往在較冷的氣候條件下發生更為頻繁。一些科學家認為,某些病毒性癌症媒介隻有在特定的溫度下才能幸存。

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即氣候陰晴冷熱的變化,往往對人的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每當秋高氣爽或風和日麗的時候,人們的精神往往樂觀通達、心情舒暢;當寒風陰雨、幹燥悶熱的天氣,人們的心情就會變得煩躁易怒或抑鬱低沉。這是因氣候的突然變化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的變化又能影響人的精神狀態。

氣候的變化對身體健康的人影響也很大,最突出的是不良的氣候條件很容易使人著涼感冒。感冒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而發病較多的是冬春兩季,在這期間又以寒潮襲來時發病最多。寒潮襲來時,氣溫大幅度下降,如保暖不及,機體容易著涼感冒,特別是老年人及體弱多病者,由於身體的抵抗力差,更容易發病。另外,如果冬季氣候該冷不冷,空氣中的多種細菌、病毒就趁機大量繁殖,從而可增加傳染病的感染機會。

要減輕氣候對健康的影響,注意天氣預報是最簡便的方法。根據氣候變化來增減衣物,調整心態,才能降低氣候對自身健康的影響。

【貼心提示】

儲糧的最佳溫度是8℃~15℃,可防止糧食生蟲。

保管茶葉溫度是10℃以下,室溫越高,茶葉越容易變質。

凍魚的最佳溫度是在零下3℃以下,在此溫度下,魚不易變質,且可保持鮮魚味。

凍肉解凍的最佳溫度是10℃~15℃,可以使肉解凍而成分不遭破壞。

儲存雞蛋的溫度是15℃以下,在此溫度下雞蛋不易腐敗。

存放牛奶的最佳溫度是15℃以下,可抑製細菌繁殖,防止牛奶變質。

2進行身體保健離不開四季養生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四時節令變化的運行,陰陽活動的規律,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善於養生的人能掌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才能像其他生物一樣生長沉浮。如果違反了按四時陰陽變化規律來養生的道理,就會砍伐他的根本,破壞他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