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響股權價值評估的因素
1、資本結構對股權價值的影響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籌集長期資金的各種來源、組合及其相互之間的構成及比例關係,簡單的說就是長期負債與權益的比重。研究資本結構理論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資本結構與企業融資成本、公司價值以及企業治理結構的相互關係。反映的是企業債務與股權的比例關係,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最佳資本結構評判標準是看是否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財富,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是否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是否資產保持適當的流動,並使資本結構富有彈性。對股權價值的具體影響:一是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有利於提高企業價值。債務融資能夠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杆收益和節稅收益,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大於債務成本率時,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可以獲得財務杠杆收益,提高企業價值;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可以帶來節稅收益,提高企業價值。但隨著債務融資的增長,企業麵臨的財務風險就會增大,進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及破產。二是通過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以及投資決策來影響企業價值,資本結構向外部投資者傳遞了有關企業價值的信息,影響外部投資決策,從而影響企業價值,管理者持股和主動回購股權被投資者看做是企業前景良好的一個信號,這是因為管理者承擔了風險。三是通過影響企業治理結構來影響企業價值;債務融資能夠促使企業經營者努力工作,選擇正確的行為,向市場傳遞企業經營業績信號,有助於外部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經營狀態作出正確判斷。
2、股權結構對股權價值的影響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關係。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基於股東地位而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講,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結構有三種類型:一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製權;二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與50%之間。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國,就是指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及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比例。從理論上講,股權結構可以按企業剩餘控製權和剩餘收益索取權的分布狀況與匹配方式來分類。從這個角度,股權結構可以被區分為控製權不可競爭和控製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兩種類型。在控製權可競爭的情況下,剩餘控製權和剩餘索取權是相互匹配的,股東能夠並且願意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施有效控製;在控製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中,企業控股股東的控製地位是鎖定的,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作用將被削弱。
經研究表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企業價值上升比例呈一定的態勢發展。在起步階段,企業價值會隨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上升而上升,但是當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後,隨著比例上升企業價值反而下降。所以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需要有一定的度,過高和過低等會影響企業價值進而影響股權價值。另外,企業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即私有產權股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要比國家控股和國企控股大很多。對企業價值的正麵推進作用更大。
3、公司治理結構對股權價值的影響
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以對工商業企業進行管理和控製的體係。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諸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並且清楚地說明了決策公司事務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公司治理結構包括外部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公司治理結構。它通過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的或外部的製度來協調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股東、債權人、職工、政府等)的利益關係,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麵利益。具體包括股權結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所構成的內部公司治理,也包括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政府架構等外部治理環境。公司治理結構關鍵是根據不同的股權結構和公司外部治理環境構建公司內部相互製衡的組織構架。股權結構作為公司的所有權結構,表明了股東對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權力控製程度。在英美等股權比較分散的國家,公司組織主要由董事會和股東會構成。在德日等股權比較集中的國家,公司組織構成有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其中監事會起比較大的作用。我國公司治理起步較晚,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是一種二元製框架,即在股東大會下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進行經營決策,監事會專門監督董事、經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