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物聯網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李家俊 焦劍 劉駿 何軼
【摘要】 本文將物聯網理論與貴州省煙用物資實際現狀相結合,基於射頻識別技術,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身份識別係統與質量追溯係統兩大係統來建立貴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物聯網,為煙草企業提高物資管控水平和煙葉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煙用物資 射頻識別技術 物聯網
一、引言
隨著我國兩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提出以及煙草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煙葉的精準種植、精益生產、精細管理(可稱之為煙草農業現代化“大三精戰略”)已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提高種煙土地產出率,保障煙葉質量安全,農業部於2013年開始計劃試點推廣烤煙生產煙用物資物聯網。貴州作為全國煙葉第二大產區,正在對此進行積極的探索。
從當前國內外農業生產性物資的物聯網建設來看,大都是以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為基礎的。最早提出煙用物資物聯網的是美國國家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NTIA),該機構在2006年發布的報告《在網絡中落伍:走向數字化》中指出,利用RFID對物資進行數字化編碼,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和雲端服務器建立物聯網,從而管理和控製物資,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這對於信息時代的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後,該問題也引起了經合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的關注。OECD在2007年發布的報告《理解數字鴻溝》中指出,RFID是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技術,利用它能夠構建起企業的物資物聯網,從而提升農業產品的質量安全。新西蘭經濟發展部報告《電子商務在新西蘭:一項對企業使用互聯網情況的調查》(2008),認為RFID和私有雲技術在煙用物資管理中推行,對於新西蘭未來煙草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的作用,可以實現生產、物流配送、質量監管全方位一體化。
二、貴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物聯網設計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定義,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製。
1、貴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管控現狀
煙用物資主要包括煙葉種植用的化肥、農藥、農地膜、分揀袋、種子五大類三百多小類,貴州省每年用量為1000萬噸以上,總價值2.8億元以上,數量和金額都很大。要將貴州全省的煙用物資統一管理,是一項異常龐大和煩瑣的工作,除了在供應環節要進行物資生產批次、出廠日期等信息的寫入和讀取外,還需要在物流、倉儲、發放等多個環節進行信息的跟蹤確認,從而全麵係統地保障物資的質量以及最終產品——煙葉的安全。
據筆者實地調研發現,目前貴州全省九個地市下轄的上百個煙葉種植基地單元中,有七成已經建成了煙用物資管理信息係統,但仍然停留在“人敲鍵盤錄入數據”的低層次信息化水平;另外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基地單元還是手工用筆填寫記錄數據的,根本談不上信息化基礎。長期以來,全省大部分基地單元煙用物資管理較為粗放,存在著煙用物資運輸數量錯誤、倉儲時間過長、發放不精準等問題,容易導致煙用物資大量浪費和出現質量安全隱患。
要解決上述問題,關鍵在於兩點:一是要構建煙用物資身份識別係統,二是要構建煙用物資質量追溯係統。
2、貴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身份識別係統設計
貴州烤煙生產煙用物資身份識別係統應提供對每一單位物資(如每一袋化肥、每一箱農藥)的全生命周期統一管理,實現基於互聯網絡的物資生產、物流、倉儲、發放整個業務流程的數據讀/寫管理操作。
(1)烤煙生產煙用物資生產階段。把RFID標簽貼到每一單位物資上,然後通過寫碼器將生產數據信息(煙用物資生產廠家、批次、檢驗證號、合同號等)寫入RFID標簽中,確保煙用物資供應鏈源頭的質量安全,實現煙用物資身份的統一認證,為數據傳輸/存儲加密等工作提供保障,避免通過假冒物資生產廠家、偽造合同表單等方式欺騙煙葉種植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