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電算化會計信息係統與手工會計信息係統的融合
為解決電算化會計信息係統取代手工會計信息係統後,會計信息係統及相關課程教學重點、教學要求中存在的內容陳舊、重疊無效等問題,有必要重新設定會計係列課程,界定各課程的教學重點、教學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要求維持不變。《會計信息係統》分設為《會計信息係統基礎》和《會計信息係統運用》兩門課程。在課程定位上,《會計信息係統基礎》主要解決會計信息係統入門知識和技能,以獲取初級會計電算化證書達到會計從業資格會計技能要求為目標。講授從業考試大綱明確規定的會計電算化概述、會計電算化的工作環境、會計電算化基本要求、計算機基本操作及會計核算軟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內容。《會計信息係統運用》則強調會計信息係統拓展知識和技能,以寬口徑方式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將基礎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理論聯係實際。通過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學會常用會計軟件的操作與維護,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及軟件處理能力。在內容分配上,《會計信息係統運用》擬以金蝶係列財務軟件和用友財務軟件為例,分別編輯適應小型企業的金蝶KIS軟件、用友通軟件,適應大中型企業的金蝶K/3軟件、用友U860軟件四個教學案例,從建賬、賬套初始化、日常賬務處理、報表處理、工資處理、固定資產處理到期末處理及進銷存處理八大模塊的實驗內容和步驟。根據學生水平及專業課程要求,實驗中有關的項目可以根據授課對象及課時數靈活選擇使用。
取消《會計綜合實驗》課程,將手工會計模擬並入《會計信息係統運用》課程。設置一套特定會計數據,同時應用於手工會計係統和電算化會計係統,實現電算化會計信息係統運用與手工會計信息係統運用的融合。學生使用手工和計算機兩種不同的技術手段對相同的會計數據進行處理,得到一致的會計信息。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明了會計核算軟件與手工會計核算的聯係與區別,減輕其他課程的壓力,提高課時的利用率。
會計信息係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會計單位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記錄、儲存和處理,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輸出所需會計信息,幫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預測和決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教學中,除了使用傳統的講授法、演示法和練習法以外,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和體驗式教學方法。例如,在進行軟件初始化過程中,要求學生擬定會計單位的基本信息,包括:會計單位名稱、軟件應用模式、賬套參數及基礎資料等。在會計處理中,虛擬會計單位的各類業務,包括:外幣類業務、存貨類業務、往來類業務、多項目核算業務;固定資產業務、自動轉賬業務等。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會計軟件操作技能訓練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自主選擇不同係列(金蝶、用友)不同版本(kis/k3/t3/u8)的會計軟件完成建賬、賬套初始化、日常賬務處理、報表處理、工資處理、固定資產處理、期末處理及進銷存處理基本模塊和輔助模塊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得出及時、準確、有效的會計信息。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代入角色,體驗會計主管、出納、製單員、審核員、記賬員及預算員、資金管理員的工作內容。無論是一個學生在一個賬套內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轉換,還是幾個學生組成團隊分擔一個賬套中的不同角色,都必須遵守相應的遊戲規則,完成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