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提醒的是,由於液氮溫度過低,在操作時必須要戴著手套,防止凍傷。
膠囊的應用
膠囊?這可不是醫學裏的藥物膠囊,而是能裝“魚子醬”的膠囊。主要是利用褐藻膠遇到鈣離子的時候黏度會顯著增大這一性質,將褐藻膠溶於果汁或蔬菜汁,然後滴入氯化鈣等鈣溶液,一滴一滴的液體表麵會形成膠質,形狀和結構就會穩定下來,像一顆顆的魚子一樣。
代表作就是味道各異的膠囊魚子醬。比如水蜜桃魚子醬,就是把果汁製作成魚子醬那樣精巧的小球。做法是先將水蜜桃榨成汁,過濾後與褐藻膠混合,再用針筒滴入混有氯化鈣的清水當中。由於表麵張力的作用,果汁迅速化身為一粒粒小圓珠,乍一看還以為是魚子醬,吃進嘴裏才豁然開朗——居然是水蜜桃的味道。這些果汁味兒的“魚子醬”入口即化,就像一個個氣泡在口中迅速爆掉,給人完全不同的體驗。
利用膠囊還可以做成多種口味合一的美食,如牛肉鵝肝醬,把牛肉放到約60℃的水裏抽真空煮上幾小時,再把混有褐藻膠的鵝肝醬裝入針筒,注射到鈣溶液中,就會慢慢形成膠質,牛肉鵝肝醬即成。品嚐的時候,牛肉的口感、鵝肝的香味從柔軟的膠囊中滲透出來,令人叫絕。
泡沫之魅
泡沫也是分子美食中的一道風景線。所謂“泡沫”,就是氣體被液體隔開的分散體係。泡沫本身屬熱力學不穩定體係,通常純液體不會產生泡沫,但液體中如果含有一種或幾種具有起泡和穩泡作用的表麵活性劑,則能產生可持續存在數十分鍾乃至數小時的泡沫。
根據這種原理,分子美食中產生泡沫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可以先把食物製成液體,再加入卵磷脂等乳化劑作表麵活性劑,並用攪拌器打成泡沫;也可以用一個能抽真空的密封罐使氣體和粉末充分混合,將任何食物製成細密的泡沫,然後再烘烤成蛋糕;將各種汁狀物加入凝膠或瓊脂,用真空管使其膨化也可製成泡沫。
利用泡沫做成的分子美食有很多,典型的有兩種:
一種是純巧克力的“打發奶油”。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相當於奶油中的脂肪,卵磷脂相當於乳化劑。把適當的巧克力融化與水混合,像打奶油一樣打發,最後就得到 “泡沫奶油”口感、巧克力味道的“打發奶油巧克力”。
另一種則是“法拉第龍蝦”。先將龍蝦皮過一下熱油得到具有龍蝦風味的油,再將龍蝦肉打成肉末,把剩下的龍蝦皮煮成龍蝦湯;然後用明膠作乳化劑,把龍蝦末和龍蝦油分散到龍蝦湯中,得到龍蝦乳液,再打發龍蝦乳液讓它產生泡沫,最後等到明膠成為膠狀,就得到了這道經典的分子美食。它看起來是打發奶油,口感上也是打發奶油,但是味道上卻是龍蝦。
分子美食將科學運用到烹飪中,不僅僅是為了好吃,更是為了探索食物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如果你也感興趣,帶著探索科學的精神,你也可以做出美妙的分子美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朋友們為你的廚藝叫絕吧!
【責任編輯】張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