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本《青島2014》(2 / 2)

上述看似碎片化的記憶,其實是在串聯和傳遞一個宏大主題,那就是借助世園機遇,開啟或引領新的綠色時代和生態城市理念。

就在2014的春天,就在青島世園會盛大開幕之際,筆者曾在《又現山花爛漫》一文中特別預言:“從隨意、單純的山花爛漫,到群體性有秩序地嗬護自然與環境,從試驗場、風向標的百果山,到產業調整深處到呈加速的城鎮化布局,愈加自覺的綠色思維、綠色使命、綠色行為,正與這座城市的底色交相輝映,或在不久產生震撼,如同公認的品牌之城的力量,世園引領的青島,或再度成為城市中國的一個範例與縮影。”

不難想象,很多年後,一定有人還會詢問曾經的那本《青島2014》……

相關鏈接

184天裏的數字 李菲

在世園人依依不舍的腳步後,在遊客們留戀往返的回眸間,各個場館的大門次第關上,青島世園會精美絕倫的景色在10月25日最終“定格”。在過去的184天裏,自然在這裏濃縮,科技與藝術融合,曆史與未來輝映,夢想在山海飛翔。

世界大師碰撞世園,創造“天女散花”

由總規劃師吳誌強教授領銜,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前主席法博先生等知名專家進行指導,聘請荷蘭UN Studio、美國HKS等國內外36個優秀設計單位及其大師參與規劃設計,構建起包括周邊區域控規、25項專項規劃等在內的多層次的規劃成果體係,並在國內同類活動中首次開展規劃實施總體技術評價。

多元薈萃。實現“五洲聚會、中華團圓”

園區共設中華園、國際園、綠業園三個招展片區100個展園。建立“一對一、一條龍”的招展服務模式,吸引了5大洲的37個國家、1個國際組織和國內包括港澳台在內的所有省級行政區、山東省17個城市規劃建設參展,體現出精湛的技藝水平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實現了“五洲聚會、中華團圓”的目標。

綠色建設,顯現一流水準

作為2014年中國唯一獲頒“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基地”的單位,青島世園會形成具有青島特色的綠色建設模式;園區建築獲“山東省優質結構工程獎和泰山杯獎”,並被評為“省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整個園區獲得世界生態城市協會授予的“世界規劃設計金獎”和“世界設計建造金獎”。

保持自然本底。展現多樣生態

科學進行植物配置,在原有的168種植物基礎上,豐富、補充和完善園區植物群落係統,新配置各類植物1700餘種(常見植物800多種,特色植物約900種),新栽植喬木、亞喬木5.6萬株、灌木5.3萬株,苗木成活率達98%以上,建設綠地係統172.3公頃,綠地覆蓋率從52%提高到71%。

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主題館、夢幻科技館、濱水餐廳等均進行了屋頂綠化設計,屋頂綠化率達到48%,部分展園應用了建築牆麵綠植係統,使建築物掩映在綠色之中,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采取了植被種植、植被混凝土、噴混植生、生態袋等多種新型邊坡生態恢複技術,修複破碎山體,生態複綠麵積達3.9萬平方米,保持自然韻味。

創新技術。助力世園建設

在國內大型展會首次係統化地編製、實施《綠色建設導則》,提出了可借鑒使用的110項低碳環保措施(49項新技術、11項新工藝、32項新材料、8項新設備),並應用在園區建設中,使青島世園會成為科技應用的集大成者和示範引領者。

“智慧”引領,創建數字化智能園區

內含RFID芯片的“彩鑰”門票,為遊人開啟“智慧”之旅;首次在世園會使用自助移動智慧導遊係統,讓遊客僅持一部移動終端即可輕鬆遊覽世園會;高效智能綜合指揮平台,縮短問題響應時間,實現及時有效的指揮與服務。

多元文化,爭奇鬥豔

開園以來,共組織各類形式的文化表演2100餘場,22個專業團隊、12個參展方、18個群眾團體參與演出,5000餘名演職員獻藝世園會,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中華藝術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