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並未在銅陵鎮待多久,相比於鐵礦和銅礦,孫策更關心的是即將到來的荊州戰事。
於是乎,孫策在將魯肅升任為宛陵郡太守,並將幕府參軍馬忠調任為宛陵郡郡丞之後,便急匆匆的奔赴彭澤縣而去。
幕府參軍馬忠被升任為宛陵郡郡丞,倒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但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
誰讓人家有個好爹呢?
畢竟,在天朝拚爹的傳統自古有之,源遠流長。
馬忠作為馬日磾的兒子,即使他能力不怎麼樣,孫策也要給馬太傅麵子。況且,說句實話,馬忠的能力也還算可以,算是中上之姿。
離開了銅陵鎮,孫策帶領大軍沿長江,一路向西。
8月3日,孫策至彭澤縣。
陰雲密布,狂風怒吼,孫策剛到彭澤縣,便下起了大雨。
這場大雨來的有些不是時候,這樣的天氣狀況下,孫策自然無法檢閱大軍,也無法直觀的去看一看徐盛、周泰、蔣欽和孫瑜編練的6000水軍。
孫策並不懷疑這幾人的練兵水平,隻是無法親自看上一眼,孫策心裏總有些不踏實。
說實話,水戰並不是江東軍的強項。
尤其是在麵對長沙太守黃祖麾下善戰的20000水軍,孫策更沒有什麼太大的把握。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一次即將到來的大戰,江東軍注定是處於守勢的一方。
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孫策認為水軍應該已經可堪一戰了,起碼作為防守的一方,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不足。
孫策的自信,一方麵來自於對徐盛諸將的信任,另一方麵則來自於對馬鈞的信任。
就在孫策攻伐廣陵郡之時,孫策將幕府司船長史調往了彭澤都督府。
馬鈞之所以被調往彭澤都督府,自然是因為他曾經和孫策探討過的輪船。
原來,就在孫策征戰廣陵郡之時,馬鈞對於輪船的研究基本成功了。
孫策仔細看過馬鈞送來的輪船模型。
與孫策想象的不太一樣,但是卻更加的有效和實用。
馬鈞送來的是兩種輪船模型,一種是拿艨艟改裝的輪船,一種是拿樓船改裝的輪船。
艨艟在水戰中的作用主要是快速衝刺,近距離破防和交戰。馬鈞改裝後的艨艟更像是一種裝甲輪船。
艨艟並不大,體型呈狹長狀,行進速度極快。
馬鈞為了提高艨艟的戰鬥力,在船上覆蓋了一層厚木裝甲,裝甲上開了兩排孔,多達二十個。
這兩排孔既是射擊孔,在近戰時也可用長矛刺殺。
當然,這樣的設計,自然會大大削弱艨艟的速度優勢。
孫策一看這模型,就知道馬鈞必然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和設計。隻是一直無法解決船的速度問題。
畢竟水戰中的速度是極為重要的,裝甲再厚也會被破開。
而孫策提出的帶著輪子的戰船的想法,一下子便讓馬鈞找到了解決裝甲艨艟動力問題的辦法。
用輪子來推動戰船行進,效率顯然要比槳更好一些,同時也更加隱蔽和安全。
朦朧輪船的內部大概需要二十個操輪手,通過船內的木柄及一係列傳送裝置來轉動船外的輪子,以推動戰船行駛。同時船體外的輪子也被厚木裝甲所遮擋,一方麵是為了保密,另一方麵則是為了保護輪子不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