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十年”後的煤炭標準化難題(2 / 2)

“能源政策加碼”和“能源格局的重構”雙重作用下的能源革命,對煤炭生產消費提出精細化和清潔化生產消費要求,政策和能源環境力促煤炭標準化。

二、去過剩落後產能促進“煤炭標準化”

任何行業經曆高速發展之後都將進入平穩發展期,市場充分競爭使得行業去過剩和落後產能成為必然,煤炭行業去產能就如“物種進化”,遵循的是優勝劣汰和去粗留精的進化原則。在當前“煤炭行業”和“能源行業”內外部雙重競爭格局下,適合環保和低價高效要求的產能方能生存。煤炭行業正處於行業自身的絕對產能過剩和新能源替代、鋼鐵等相關耗煤行業去產能的相對產能過剩的多重壓力,行業進入加速去產能階段,數據顯示,2012-2015年,全國累計淘汰落後產能4860處,累計淘汰產能28292萬噸。

在本輪煤企兼並重組、市場化充分競爭和行業政策有效落實等多重作用的助推下,去過剩落後產能將有力促進煤炭標準化。

三、煤炭觸電形成標準化電子合同

近幾年,煤炭交易市場(中心)的興起對煤炭標準化起到積極作用。至今,煤炭產地、中轉地和消費地成立並成功運營多家煤炭交易中心。以產地煤炭交易為主的內蒙古煤炭交易市場、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和陝西煤炭交易中心皆推行“電子合同”方式的競價和掛牌等交易模式(下圖為神東集團電子標的要求);其次,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按照煤炭的用途及商品煤類別,研究發布《冶金用煤質量升貼水標準》、《動力煤質量升貼水標準》和《化工用原料煤質量升貼水標準》。此外,動力煤於2014年9月上市期貨,以收到基低位發熱量為5500千卡/千克、幹燥基全硫≤1%,全水≤20%的動力煤為基準交割品。

全國煤炭交易中心關於“煤炭電子合同”電子交易模式和動力煤期貨“基準品和替代品”交割,利於引導和規範煤炭標準化。

四、煤炭供應鏈生產消費“標準化”

在環境治理嚴要求和下遊需求定向化的環境下,煤炭行業步入“按需經濟”發展模式。下遊電力企業關於煤炭購銷定價實行“以卡計價”模式。其次,在《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中提到“加快燃煤電站節能減排改造步伐,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00克標準煤/千瓦時”。 在下遊對煤炭消費標準化的同時,產地煤炭生產企業對煤炭也進行“標準化”加工。2012年,鄂爾多斯市煤炭入洗為4.11億噸,占原煤生產能力的51.8%;2013年,洗選原煤5.18億噸,原煤洗選率約90%。2014年,全市洗選原煤4.71億噸,洗選率為84%。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中提到“到2017年,全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5個百分點。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現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8個百分點。重點建成海西等11個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和30個年流通規模2000萬噸級煤炭物流園區”。

煤炭從產地生產、物流園區加工和下遊消費企業等各環節對煤炭“標準化”,行業主體積極參與實行煤炭標準化。

五、價格指數成為行業參照“標準”

煤炭行業繼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於2010年發布之後,國家層麵和煤炭主產地(內蒙古、山西和陝西)價格指數陸續發布並得到行業和社會的認可和應用。

煤炭價格指數從生產、中轉和消費各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煤炭價格指數體係,全國價格指數、中轉港價格指數和產地價格指數體係分別根據不同區域品種設置相關規格品,在以上指數體係中分別涵蓋5500kcal/kg動力煤規格品,5000kcal/kg和5500kcal/kg動力煤規格品為煤炭行業主流產品,其價格和銷量走勢極具“風向標”效應。上半年,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和鄂爾多斯動力煤價格指數5500kcal/kg規格品價格一路下行以及低熱值規格品低價滯銷局麵,正確引導產地煤炭生產企業的開停工和標準化生產銷售決策。

煤炭價格指數中規格品即基準品,供需企業根據價格指數中規格品價格走勢和成交量等數據,充分發現煤炭市場需求,進而引導生產企業標準化生產加工。

綜上幾點因素,煤炭行業基於產能嚴重過剩和新能源加速增長的背景下。煤炭行業淘汰過剩產能選擇餘地充足,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非標準化主流市場需求產品階段性退出市場。未來煤炭市場是需求標準化和定製化的按需經濟發展模式,煤炭行業標準化體係將加速構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