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水務市場火了?(1 / 1)

智慧水務市場火了?

觀察

作者:徐沛宇

今年4月國務院頒布“水十條”後,各地都在加緊進行改善水環境質量的行動。除了對水汙染的治理,對城市供水係統的改善也成為越來越熱的話題,智能水務這個新鮮事物也逐漸火了起來。

中國的水務係統長年來管理水平較低,每年損失較大。有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自來水廠平均產銷差率高達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過45%,東北部分城市超過50%,城市水網中漏損水量的經濟價值高達200億元以上。國內600多個城市供水管網的平均漏損率超過15%,最高達50%以上。

這些數據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市場商機。而在在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對數據的監測、采集、分析和輔助日常及應急決策,使水務資產能夠更加高效、可靠運行,這就是智能水務係統的基本模式。

據記者觀察,國際巨頭如施耐德電氣、西門子等都已經瞄準了中國的智能水務市場,國內的新天科技、碧水源等相關公司也都磨刀霍霍,大舉進入了智能水務領域。

其實,發達國家的智能水務係統已運營十餘年,例如,施耐德電氣在該領域已經做了30多年,其智慧水網在線仿真雲平台已在在全球的1500多個城市運營。不過,其在中國的業務才剛剛開始。

智能水務可以對水務企業的管理層、運營調度層、以及生產控製層等,都實現主動監控管理,以降低管網漏損率。但是在中國的水務係統,實現智能水務不僅僅是技術和資金問題,還有管理運營的長期連續性、水務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觀念意識等問題;對國際公司來說,還麵臨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國內合作夥伴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盡管智能水務市場的搶奪戰已經打響,戰火越燒越旺,但大多數企業其實仍在觀望狀態,真正的大發展時期尚需時日。

國際公司在中國的新動向

據施耐德電氣全球解決方案事業部水行業總監楊虎進介紹,施耐德電氣是近幾年才真正進入中國智能水務市場的,而今年才開始有實質性的項目落地。目前在洽談的項目不少於20個,預計今年年底前可以在4—5個城市,有7—8個項目落地。

今年6月,西門子公司在陝西西安舉辦“西門子智慧水利和水務技術研討會”專項推介活動。會後,西門子與陝西省參會企業共達成9個合作項目,主要涉及水利技術的應用和技術升級,項目總金額達11.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