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人到老年,心裏明白,嘴上糊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年朋友們慢慢體驗吧!
4.永不言老
永不言老體現了樂觀向上的精神。年未逾花甲便求老成穩重,心中失去熱情,故作達觀超然的狀態,那隻能是促老、助老,結果是速老。治老的一法是保持“少年豪氣”。蘇軾曰“老夫聊發少年狂”,“狂”——熱情、盛氣、冒險——不僅屬於少年,也屬於老年。70歲的人跳迪斯科,80歲的人玩滑板,不是屢見報端?不顧舊例,敢於破格,是保持身心年輕的良藥。治老的另一法是忘卻既往,保持希望。唐朝詩人劉禹錫被貶邊荒23年,再返中原時,為白居易寫詩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利害得失全置腦後,氣健神完見於言外。南宋陸遊晚年報國之誌不減,麵對悲觀灰心的朝廷輿論,他豪邁地說:“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劉、陸二人皆年壽七八十歲,在古為稀。情豪誌壯的確有利於老年人的生理健康。
永不言老也體現了積極拚搏的精神。人生就是一場拚搏。從牙牙學語開始,所走之路無不在拚搏。年輕時如此,年老了也是如此,隻不過拚搏的目標不同罷了。老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就要和疾病拚搏;要保持樂觀豁達的精神,就要和鬱悶、消沉拚搏;要做到“老有所為”,就要和懶惰拚搏,而“永不言老”正是這種拚搏力量之所在。
永不言老還體現了壯誌不已的追求。誠然,人到暮年缺少了青壯年時的朝氣,卻擁有了時間,擁有了成熟,擁有了經驗。人生就是這麼有趣地輪換:青春的消逝換來了老年的成熟;春天的花謝,換來了秋天的果實;旭日的輝煌,換來了晚霞的瑰麗。直麵這一規律,該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抖掉傷感與消沉,努力開拓另一種活法。無論曆史還是現實,無論中國還是外國,老來有成就者,何止萬千!
(四)培養廣泛的興趣
廣泛的興趣可以使人的行為多樣化,而不至於一天到晚總是埋頭家中。興趣還可以愉悅人的心理,保持心理平衡。老年人的興趣種類是很多的,如爬山、釣魚、舞劍、打太極拳、欣賞音樂、書法繪畫等等,這些可以豐富生活,調節精神,對於心理健康大有益處。
1.適度消遣,怡然自得
消遣是一種美化生活、美化自我、愉悅他人的活動形式。老年人閑暇時間多了,更應該學會消遣,懂得消遣。多樣化的、合理的、愉快的消遣活動,不僅有助消除生活中的苦惱和煩悶,鬆弛現代生活節奏造成的緊迫感,使個人生命能量得到宣泄,獲得積極向上的力量,而且可以挖掘潛在的美好的人性,激發富於個性的創造力,潤滑人際關係,從而使人生更加美妙和充實,熱愛生命,感受生活的意義,使老年生活更有質量。
消遣因人而異,有的人熱衷於讀書,業餘閑暇,一本好書在手便其樂無窮;有的人酷愛大自然旖旎的風光,麵對山川勝景,勝似如魚得水;有的人以物質需求上的滿足為最大樂趣,有的人則以精神所獲為最大安慰;有的人醉心於下棋、垂釣、養花弄草;有的人以海闊天空“侃大山”為樂。
高層次的消遣,不僅能調適心理狀態,使惡劣、消極的心理得到遏製和轉移,達到“怡情”的作用,更能起到增智的作用,從消遣中獲得各種知識,從消遣中觸發創造性靈感,從消遣中積累聰明才智。在遵守生活規律的前提下,用自己感覺愉快的事或活動來自由消費空閑時間,消遣是一項多功能的健康活動。如果我們違背生活規律,一味沉醉於無度的消遣中,打疲勞戰、樂不思蜀、縱情無度,過度勞累,或者從事一些背離文明與健康的消遣活動,則是對生命的浪費和摧殘,是消遣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