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科學用藥,中西醫結合療效好(6)(1 / 3)

【功效】活血,利氣,止痛。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吐酸、疼痛。

貝母蛋殼粉

【配方】天花粉30克,貝母15,蛋10。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6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

【功效】行氣止痛,排膿消腫。用治十二指腸潰瘍。

[西藥治療]

(1)交替使用各種瀉藥,但避免用強烈的瀉藥。酌情使用容積性瀉劑、潤滑性瀉劑(如液體石蠟)、高滲性瀉劑(乳果糖、山梨醇等)、刺激性瀉劑(蓖麻油、蒽醌類藥物)。但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有些不宜久服,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

頑固性便秘可服用輕瀉劑,如酚酞、雙醋酚丁等,或用鹽水、甘油、肥皂水洗腸。但長期使用瀉藥,會產生依賴性,有的瀉藥還有不良反應,因此除非十分必要,最好還是少用或不用瀉藥。通便藥可以選用膨鬆劑(如麥麩、歐車前等)和滲透性通便劑(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用於慢傳輸型便秘,必要時可加用腸道促動力劑(莫沙比利等)。

[中成藥治療]

三黃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小兒酌減。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於治療三焦熱盛,尿赤便秘。

(2)當歸龍薈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能瀉火通便。用於治療肝膽火旺型大便秘結。孕婦禁用皮膚過敏者停服。

通便寧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1次。若服用8小時後未排便可再服1次。寬中理氣,瀉下通便。用於治療實熱便秘。

五仁潤腸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潤腸通便。用於老年體弱,津虧便秘,腹脹少食者。

通泰膠囊:口服,每次2-4粒,每日2-3次。潤腸通便。用於治療慢性習慣性便秘。

(6)康賜爾:口服,每次1包(6克),每日3次,用300毫升冷開水衝1R。可潤腸通便。用於治療腸燥便秘。

麻仁潤腸丸: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1-2丸,每曰2次。軟膠囊劑:每粒5克,每次8粒,每日2次,年老體弱者酌情減量。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腸燥便秘等症。兒童、老年人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忌用。

蓯蓉通便口服液:片劑:每片6克。口服,每次3-4片,每曰3次。微丸:每次3克,每日3次。膠囊:每粒48克,每次3-4粒,每日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每次1支,每日2次。具有滋陰補腎、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老年便秘,病後、產後等虛性便秘及習慣性便秘。脾胃虛弱者忌用。

麻仁丸:丸劑: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次。膠囊:每次2-4。每日2次。具潤腸通便效。用治腸燥熱、大便數頻、小便頻數。是老人及產後陰虛津虧者,便秘和肛腸外科手術後常用的一種緩下劑。實驗研究,麻仁丸有加強腸胃蠕動作用。年老體虛、血枯津燥者不宜久用。孕婦忌用。

(10)導赤丸:丸劑: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2次。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便之功效。適用於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心胸煩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者。脾胃虛弱、內寒者忌用。

[中藥治療]

方1

【配方】麻仁15克。枳實、芍藥、大黃、厚樸、杏仁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潤腸通便。清熱袪濕。本方適用於大便幹結、小便短赤、麵紅心煩、有身熱、口幹口臭、腹脹或痛、舌紅苔黃或黃燥等症患者。

方2

【配方】當歸、生地、麻仁各15克,枳殼10克,肉蓯蓉12克,大6。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用。

【功效】本方養血、潤燥、通便。治療便秘。

方3

【配方】麥冬15克,生地24克,山藥20克,山茱萸、決明子各12克,丹皮、茯苳、澤瀉各9克,麻仁、玉竹、玄參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用。

【功效】本方滋陰潤腸,適用於大便幹結如羊屎狀,形體瘦削,口幹思飲,或有心悸、失眠、眩暈、腰膝酸軟等症患者。

方4

【配方】生白芍30克,生甘草20克,枳實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用。

【功效】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本方適用於老年人、久病體弱的成人及便秘患者,但孕婦慎用。

方5

【配方】黃芪、生白術各30克,陳皮、火麻仁各10克,白蜜20克,氣虛明顯者可加黨參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用。

【功效】潤腸通便,袪濕。本方適用於大便秘而不結,雖有便意,臨廁卻努掙之力,掙則汗出氣短,常伴有神疲氣虛、肢倦懶言等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