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家長麵對嬰幼兒背部,在頸項、肩部、上背部(第1~7胸椎),多指或拇指揉捏3分鍾,以上背部為主,再按揉風池、大椎、風門、肺俞各1分鍾;
{3} 用拇指橈側或食指、中指掌麵由上而下橫擦上肩背部2分鍾,最後揉按中府、合穀30秒,揉按大陵1分鍾。
方法三
{1} 患兒取坐位,家長對著孩子,推攢竹30次。
{2} 推眉宮30次。
{3} 揉迎香20次。
{4} 揉耳後高骨30次。
{5} 揉大椎20次。
辨證論治
①風寒感冒者:推天柱骨,揉外勞宮,揉一窩風,推三關各100次。加推幼兒前臂橈側手太陽肺經路線,自腕部推向肘部。
②風熱感冒者:揉太陽30次;揉大椎20次;推脊30次;清肺經100次。加推背柱,自大椎擦至長強(用拇指橈側或食指、中指掌麵)。
③伴高熱者:推脊,清天河水,退六腑各100次。
④感冒挾痰者:加用清肺經100次;揉膻中50次;揉乳旁20次。
⑤感冒挾驚者:加用掐山根3次;掐人中3次;清肝經100次;拿仆參5次。
⑥感冒挾滯者:加用揉板門100次;摩腹3分鍾;揉中脘100次;分推腹陰陽100次。
⑦感冒挾暑者,加推脊柱,推前臂手厥陰心包經路線外,揉按小天心(大小魚際之間)、三陰交、湧泉穴各1分鍾,能清暑得濕;
⑧感冒挾濕者,加揉脾俞、胃俞、腎俞2~3分鍾,摩腹,揉按中脘、天樞約3分鍾,揉點足三裏1分鍾能健脾燥濕。
⑨咳嗽重者,加按豐隆、定喘穴、小天心等穴各1分鍾。
注意事項
①每天推拿1次,一般經3~5次推拿症狀可消失。如症狀未減輕者,可加服中藥。
②感冒流行季節應少去公共場所,外出須戴口罩,避免接觸患者。
③患病期間宜多飲水,給易於消化的食物。
④家長注意根據氣候寒熱變化隨時給嬰幼兒增減衣服,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嬰幼兒身體恢複健康後,可多在室外活動。
⑤在按摩治療中,根據病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可應用退熱劑及抗生素,如阿苯片、保元丹及青黴素等。
小兒發熱
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是嬰幼兒最常見的一種病證。嬰幼兒時期一天體溫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正常腋溫為36~37℃。發熱是人體防禦機能和疾病鬥爭的一種表現,熱度高低常反映鬥爭程度。
方法一
{1} 嬰幼兒俯臥位,做推上三關和瀉下六腑各20次;術者用雙拇指交替在督脈第一胸椎至第一腰椎做推法數遍;然後用小魚際在風門穴至心俞做搓法1分鍾;最後點揉風池、大椎、風門、肺俞穴各30秒左右;
{2} 嬰幼兒仰臥位,術者用拇、食指拿揉眉弓數次,用拇指揉太陽,頭維穴數次;然後用大魚際在嬰幼兒前臂曲池至列缺穴做搓法以皮膚潮紅為宜;再點揉中府、大陵、合穀穴。
除上法外如熱重者再加水底撈月20次,俯臥,用大魚際由大椎至長強穴做推法以皮膚潮紅為宜。
方法二
{1} 由家長操作,按揉風池、大椎、曲池、足三裏各20~30次。
{2} 可用酒精棉球擦上背、手心、腳心、胸口各百餘次。擦抹的方向從上到下。 辨證論治
①外感發熱加用:推攢竹30次;推眉弓30次;推天柱骨100次;揉大椎20次。
②肺胃實熱加用:清肺經100次;清胃經100次;清大腸100次;退六腑100次;運內八方100次;摩腹5分鍾。
③陰虛內熱加用:補脾經100次;運內勞宮20次;推湧泉50次(術者用拇指麵從足掌心向足趾方向直推)。
注意事項
①每天推拿1~2次,一般推拿1~5次即可熱退或熱降。若推拿治療2~3次,退熱效果不明顯,或患兒持續高熱不降,應配合中西藥治療。
②發熱患兒宜多飲水,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以補充失去的津液。
③多汗時,應用幹毛巾擦幹,汗退熱降後,再換衣服。
小兒咳嗽
咳嗽是小兒肺部疾患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多種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都可引起咳嗽。以咳嗽為主症的急、慢支氣管炎來說,以冬春季節或氣候突變時多見。患兒年齡越小,病情越重,並發症也多。急性支氣管炎大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後,病原是各種病毒或細菌,也可合並感染。